“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翻譯英國詩人蘭德的《我和誰都不爭》,也是對她淡泊人生的最簡確寫照。
楊絳先生曾說,“去世不想成為新聞”。這份內心的平靜,自始至終。她低調但充沛的一生,伴隨著一句句看似平實卻韻味十足的感言。當然,這些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們在泉州、廈門、福州聽到了關于楊絳先生的感懷,更看到了她與福建的情緣。

泉州: 讀者求購多本楊絳書作
昨天,泉州風雅頌書局收銀臺電腦里清楚記錄下,昨天中午的一筆《洗澡》、《我們仨》、《寫在人生邊上》等幾本書的購買記錄。書店老板蘇先生說,昨天中午時分,一個30歲左右的女士一次性買了許多本。
而書店賣得最多的就是《洗澡》、《我們仨》。
得知楊絳去世,風雅頌讀書會里的會員伙伴,已經開始準備楊絳海報和書,準備在書店辦一個回憶先生的讀書性活動。
廈門:
《我們仨》受學子和市民熱捧
而楊絳在廈門擁有不少忠實讀者,其代表作《我們仨》是去年廈大圖書館最受歡迎的圖書,也是廈門市圖書館流通榜上的“常青樹”。昨天下午,外圖廈門書城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布置楊絳的書架,《洗澡》、《洗澡之后》備受讀者喜愛的作品在列,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三聯出版社的簡裝版《我們仨》。
楊絳的福建情緣
冰心:他們是“珠聯璧合”
福州才女、世紀老人冰心對楊絳與錢鐘書這一對學者才人的夫妻的印象是“有風骨、風度,又有風趣,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可敬可愛的一對朋友。”其實冰心認識楊絳要比錢鐘書更早一些,當楊絳光芒四射時,錢鐘書的《圍城》還未出版。冰心在讀楊絳的《干校六記》時,曾如此點贊:“深喜她的雅人逸致!”而她也認為錢先生和楊絳先生“是現在中國作家中最美滿幸福的一對,學者才人,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福州人林紓譯本曾對錢、楊產生影響
《堂吉訶德》是楊絳翻譯的最重要的作品,而最早翻譯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當屬林紓和陳家麟合譯版《魔俠傳》(192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當楊絳翻譯《堂吉訶德》時,林紓的譯本也必然研讀過。錢鐘書1979年曾寫過一篇論述福州人林琴南(林紓)的文章《林紓的翻譯》時稱,林紓的翻譯所起的“媒”的作用,引導讀者去跟原作發生直接關系。
福建出版社曾出版楊絳喜劇
楊絳先生的作品大多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三聯書店出版,記者無意中在舊書網上發現,1982年她竟曾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喜劇二種》,收錄了《稱心如意》《弄真成假》兩部喜劇,這兩部喜劇都先于錢鐘書的《圍城》。
據福建人民出版社的負責人介紹,當時如何約稿,如今已不知情,當時福建還沒有文藝出版社,當時的編輯很可能之后去了海峽文藝出版社了。
【楊絳作品】
散文:《雜憶與雜寫》、《聽話的藝術》、《干校六記》、《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憶孩時》、《我們仨》、《記錢鐘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
小說:《洗澡》、《倒影集》等
譯作:《堂吉訶德》
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
楊絳印象說
“清淡不乏深邃,自成一派”
我大學時在中文系讀書,那時起才開始接觸到楊絳的書。
印象最深的有她的翻譯和散文,大學時窮學生一個,看的《堂吉訶德》還是到圖書館借來看的。第一次看楊絳散文時,就感覺她的文學語言清淡超俗,雖然清淡,又不乏深邃,自成一派。這才開始了解她,陸續關注報刊對她的報道。從那個時代起,楊絳先生就志存高遠、苦中作樂,真是一個智慧的女性,值得青年文學工作者尊重。(泉州作家陳瑞統)
“楊絳的書是浸潤是滲透”
“情感上不能不說不痛心、不惋惜。她是一個這么有人格魅力的女性,雖然摸不著看不見,靠著楊絳的書,作品的魅力,媒體的報道,來感受她了解她。先生的書,對我們的影響不是實際的,她更是滲透,是浸潤,是在特殊背景下的小說,他們寫的書,年輕人還不一定看得懂。”(泉州師院文傳學院院長謝英教授)
“畢業論文寫的就是《圍城》《洗澡》中的異同”
畢業論文寫的就是“試論《圍城》和《洗澡》中比喻幽默運用的異同”。
“她對我的影響是伴隨我整個中學到大學,直到現在,我大學畢業論文寫的也是她和她丈夫。”
高中時,先讀了錢鐘書的《管錐編》、《圍城》,因為喜歡錢鐘書,我才了解到他的妻子楊絳。當時就被她寫給迷茫中的年輕人的一封回信打動。楊絳回信,除了必要的寒暄和鼓勵晚輩的句子外,其實只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就是這句話讓我眼前一亮。再看到楊絳先生的照片,深感她是一個慈祥的女性。(泉州師院中文系90后畢業男生)
楊絳感言 網傳的楊絳先生“百歲感言”,假的
昨天,鳳凰網報出,網傳楊絳百歲感言,被證實非楊絳所寫。即“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這一段被署名為楊絳百歲感言的話,顯得雞湯味十足。有的還以手寫體在網上傳播。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知,“我們的責編跟楊絳先生本人確認過,這不是她的話,手寫體的也不是她寫的。”
楊絳流傳最廣的9句話(節選)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工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們仨”眼中的TA
錢鐘書眼中的她:“絕無僅有地結合了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女兒錢媛眼中的父母:“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楊絳對女兒錢媛的評價:“平生唯一杰作。”
中國被稱為“先生”的女性
楊絳: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鐘書之妻。
許廣平:魯迅的妻子,用生命守護魯迅遺物,與魯迅在一起整整十年。
呂碧城:中國近代女權運動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先驅者之一。
陳衡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教授。代表作《西洋史》問世后,洛陽紙貴,胡適稱這本書是“一部開山之作”。
冰心:文壇常青樹。福州人。
林徽因:是徐志摩《偶然》中那個深情款款的“你”,是沈從文眼里“絕頂聰明的小姐”,胡適稱贊她是“中國一代才女”。
蕭紅: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中國現當代的三對書香伉儷
林語堂與廖翠鳳、錢鐘書與楊絳、王元化與張可(海都記者 韓婧 宋暉)
注:以上部分內容整自每經網、搜狐文化、新華網、鳳凰網、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