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召開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電視電話會議,省政府緊接著召開全省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會議提出,力爭到“十三五”末,我省城鎮和農村電網平均戶均配變容量分別為5、3千伏安,偏遠自然村不低于2千伏安,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分別不超過3小時、9小時,基本實現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
國家下達目標任務
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出臺“小城鎮和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工程2016-2017年實施方案”,對福建提出建設任務:
到2017年底,完成約1800個小城鎮和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涉及農村居民約431萬人,占全省農村居民總人數的15.97%,涉及8個地級市的60個縣。估算總投資為29.41億元,其中2016年11.77億元、2017年17.64億元。
到2017年,全省小城鎮和中心村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9%,綜合電壓合格率99.74%,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39千伏安。
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由國網福建省電務公司負責實施。要求2016年6月底前,啟動實施第一批項目;2017年3月底前,啟動實施剩余項目;2017年12月底前,全部項目建成,完成任務。
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將一舉多得
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是加快補齊農村重要基礎設施短板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動力保障,是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一舉多得,惠及民生。
據悉,“十二五”以來,通過加快農村電網建設,全省縣域電網實現至少2回110千伏線路與省級主網聯絡,全省鄉鎮實現至少2回10千伏線路供電,農村用戶年均停電時間降至10.5小時,供電能力和質量得到較大提升。但是,由于歷史和體制因素,我省農網欠賬仍然較多,城鄉電力服務差距較為明顯,部分縣域的農村中低壓線路供電距離較長,配變容量不足,因生產制茶、春節返鄉等季節性負荷造成過載,“低電壓”問題仍然存在,農村地區電力保障能力與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不相適應;受臺風、雷擊、冰凍等自然災害影響,農網易發多發倒桿斷線造成短路故障;貧困地區以及偏遠少數民族地區電網建設相對滯后等,部分區域農網缺乏系統改造。
“十三五”我省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將重點解決電壓不達標、架構不合理、不通動力電等這些短板問題,進一步改善農村電網結構、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確保農村電網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