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11月21日報道,近期一款名為"秒啊"的互聯網應用可以像股票一樣交易名人的時間,并且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沒有金融牌照的秒啊是否合規?究竟是創新還是亂彈琴?是否有風險隱患?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為您深度解析互金領域創新與監管問題。
秒啊官網首頁
一、 聚焦--像股票一樣交易,時間交易平臺秒啊引質疑
據澎湃新聞11月21日報道,近期一款名為"秒啊"的互聯網應用可以像股票一樣交易名人的時間,受到了一部分投資者追捧。
秒啊自稱是全球首家時間交易平臺。
據悉,秒啊平臺方會與一些網紅、明星、企業家、創業者、校咖等具有變現潛質的名人簽約,以相對低價買斷其部分時間,然后再將時間拆分成秒,讓投資者申購后在其交易平臺上交易,整個過程類似于股票公開發行的"打新"以及之后的二級市場交易。一個比較大的不同是,用戶持有的名人時間達到一定數量后,可以兌換行權服務,例如線上聊天、線下共同進餐等。線上行權1秒起售,線下2小時起售。
在秒啊官網首頁上排列著各路名人的介紹,分類包括藝人、企業家、創業者、牛人四種。其中最吸引網友關注的應該是藝人這一群體,但是這些影視演員、歌手、主持人絕大多數是陌生面孔,被稱作名人實在勉強。如果仔細尋找,在平臺上也可以找到國家級運動員,而他們出售時間的目的就是售賣課程,比如藝術體操課、擊劍課、健身課等,似乎與平臺主旨不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