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場匯聚地質旅游領域智慧與力量的學術盛會——“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第39屆學術年會暨福建德化地質公園建設與旅游發展研討會”在德化縣開幕。

此次年會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承辦,福建省地質學會、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聯合協辦,來自全國各地多所科研院所、高校,地質公園、企業界的約80位專家學者、管理人員齊聚,帶著對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發展的深入思考和前沿探索,共同為德化地質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把脈獻策。

開幕式上,德化縣委書記方俊欽表示:德化,作為世界陶瓷之都,不僅孕育了千年陶瓷文化的“窯火輝煌”,更珍藏著億萬年地質演化雕琢的“自然瑰寶”。他期待,各位專家能帶來前沿研究成果、地質公園建設管理經驗,為德化破解地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難題、探索“地質+陶瓷+旅游”融合發展路徑,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有力的支撐。他希望,各位專家在學術交流之余,沉浸式體驗德化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韻,幫助德化把石牛山的地質資源保護好、研究透、利用好,成為推動德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福建省地質學會理事長黃玉榮指出,旅游地學作為連接地質科學與旅游發展的交叉學科,是守護地球瑰寶、傳承地質文化、賦能綠色發展的重要紐帶,而德化正是這份探索中極具代表性的實踐樣本。

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隊長鄒炳魁表示: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更是一座寶貴的交流橋梁。希望各位專家為德化的地質遺產保護與利用把脈支招。

當天,16位地學領域的權威專家,圍繞旅游地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地質公園建設與管理的創新實踐、旅游地學學科發展及地學科普與推廣的新模式等展開深入且精彩的學術報告分享。其中,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質學研究室主任楊志軍以“德化石牛山地區地質遺跡的特征及意義”為題進行了深入剖析,為德化地質公園的科學規劃與保護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更為德化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