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前瞻--加強金融監管,防止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實踐表明,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將互聯網與金融業務連接起來,風險巨大,教訓慘痛。比如P2P網貸平臺、郵幣卡交易平臺、在線外匯和貴金屬交易平臺等等的野蠻生長,都曾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有的投資者甚至因為借了"裸貸"跳樓自殺。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先任其野蠻生長,在出問題后再出手規范,代價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行不通。畢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是在其誕生之前不可想象的。
防風險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而對各類金融牌照的規范持續推進,不斷深化。近日,央行下發通知,嚴查持證機構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服務行為,并明確了時間表。這是2016年10月以來支付行業專項整治工作的延續和進一步深入,2016年10月,央行會同13部委制定并印發《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拉開了對支付行業整治序幕。另一方面,監管層加強對網絡小貸的監管,近日就下發通知要求即日起各級小貸公司的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設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貸業務。11月23日上午,央行、銀監會聯合召集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會議,17個批準開展互聯網小貸業務的省市金融辦參會,匯報轄內網絡小貸機構批設情況。網絡小貸的管理辦法已經箭在弦上。
四、總結
交易名人時間看似新鮮,表面上是既為名人獲得收入,又幫助粉絲實現與名人互動的愿望,還能為平臺獲取可觀利益的"三贏"創意。然而,其實質上卻大部分都是虛擬的金融炒作。無相關金融牌照的秒啊面對無法回避的金融屬性,加強金融監管勢在必行,互聯網金融創新無規矩不成方圓。而目前來看此項金融平臺和實體經濟實在是沒有交集,如此的金融邏輯和倫理可能更值得每個人思考。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央廣《王冠紅人館》節目及微信公號。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朱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