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關切 治理大病
到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
城市總規提到,以解決交通擁堵、房價高漲、大氣污染等“大城市病”為突破口,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目標是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緩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其中提到,到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在正常氣象條件下,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
軌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
交通方面,到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到2020年公路網總里程力爭達到22500公里,到2035年超過23150公里;到2020年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00公里,到2035年達到1900公里。全力提升規劃道路網密度和實施率,到2020年新建地區道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快速路網規劃實施率達到100%;到2035年集中建設區道路網密度力爭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網規劃實施率力爭達到92%。加強軌道交通建設,大幅增加城際鐵路和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里程,有序發展現代有軌電車。到2020年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里程提高到1000車道公里左右,到2035年超過1500車道公里。
綜合利用法律、經濟、科技、行政等措施,分區制定擁車、用車管理策略,從源頭調控小客車出行需求。到2020年小客車出行比例和車均出行強度降幅力爭達到10%—15%,到2035年降幅不小于30%。構建符合市場化規律的停車價格體系,完善市場定價、政府監管指導的價格機制。通過利用騰退土地和邊角地、建設立體機械式停車設施等多種手段增加供給。
PM2.5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
總規提到,到2020年大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到2050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由現狀1165萬噸下降到500萬噸以內,實現平原地區基本無燃煤鍋爐,中心城區和重點地區實現無煤化;到2035年全市基本實現無煤化。堅持機動車總量控制,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提高新車排放標準和車用油品標準,到2020年燃油出租車力爭達到國Ⅴ及以上標準。
到2020年成為5G首批試點商用城市
總規提到,按照世界城市標準定位,形成適度超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功能體系,全面提升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水平。提高基礎設施規劃標準和建設質量,保障城市運行安全。中心城區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北京城市副中心達到100年一遇,新城達到50—100年一遇。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澇標準達到50年一遇,局部特別重要地區達到100年一遇,新城達到20—30年一遇。提升城市雨水管道建設標準,重要及特別重要地區設計降雨重現期為5—10年一遇。
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2020年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能力達到3萬噸/日,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到2035年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能力達到3.5萬噸/日,全面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中心城區新建、擴建9座再生水廠,中心城區以外地區新建、擴建30座再生水廠,到2020年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50萬噸/日,到2035年達到900萬噸/日。到2020年全市城鄉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5%,到2035年提高到99%以上,其中城鎮污水處理率分別提高到96.5%、100%。
到2020年城區家庭寬帶接入能力普遍達到1千兆比特/秒(Gbps),移動通信實現4G網絡全覆蓋,成為第五代移動通信(5G)首批試點商用城市。
縱深·住房
未來五年三成新建住房用于租賃
總規提出,穩定房地產市場是長期方針,要嚴控房價高漲。在加強需求端有效管理同時,還要加大住宅供地。未來五年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并由此逐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建立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使更多的人實現住有所居。
未來5年新供應住房中,產權類住房約占70%,租賃類住房約占30%;產權類住房中,商品住房約占70%,保障性住房約占30%;商品住房中,共有產權自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約占70%。共有產權自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戶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
市住房保障辦公室主任鄒勁松表示,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方向,圍繞政府和市場、供給和需求、當前和長遠、新房和存量房四個關系,深入推進房地產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
具體而言,一方面,產權住房方面,在深入分析住房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供地計劃,不斷加大住房用地供應,滿足市場基本需求,并優化住房供應結構,滿足多層次購房需求,完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同時綜合施策大力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堅持嚴格的住房限購政策不動搖,不斷強化差別化信貸政策,提高首套房認定標準,實行“認房又認貸”,提高二套房首付比,嚴格執行個人轉讓住房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擠壓投機投資需求,防范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在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大力推進《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立法工作,努力推動盡快進入立法審議程序。鄒勁松介紹,目前住建委會同相關部門共同起草的《關于加快發展和規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已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即將發布,將從加大租賃住房供應、建立監管平臺、規范租賃關系、落實租賃賦權、加強行業監管等方面提出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具體措施,引導居民形成先租后買的梯次消費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特別是加快推進50萬套租賃房建設,規范開發企業自持商品房建設和管理,盡快形成供應,穩步推進公租房的精準化分配,促進職住平衡。(記者李澤偉 記者董鑫圖片制作/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