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片 老城保護
老城內將不再拆胡同四合院 九壇八廟皇家建筑群修繕整治
北京是見證歷史滄桑變遷的千年古都,也是不斷展現國家發展新面貌的現代化城市,更是東西方文明相遇和交融的國際化大都市。2014年2月和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都提出了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的要求。在本次的新版北京城市總規中,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工作占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第四章中,提出了構建“4239”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規定了老城整體保護的十個重點,并首次大幅增加城市設計的內容,為本市未來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內容要求。
建立“4239”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
總規中指出,未來本市將構建“四個層次、兩大重點區域、三條文化帶、九個方面”全覆蓋、更完善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拓展和豐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內容,保護和恢復老字號等文化資源。
其中,四個層次指加強老城、中心城區、市域、京津冀四個空間層次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兩大重點區域指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的整體保護;三條文化帶指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保護利用;九個方面指世界遺產及文物、歷史建筑及工業遺產、歷史文化街區及特色地區、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風景名勝區、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地理形態及山水環境、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合理利用。
老城內不再拆胡同四合院
在未來本市老城保護工作中,總規確立了堅持整體保護的十個重點:保護傳統中軸線、保護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整體保護明清皇城、恢復歷史河湖水系、保護原有的街巷胡同格局、嚴格建筑高度管控、保護重要景觀視廊和街道對景、保護老城傳統建筑色彩和形態特征、保護古樹名木及大樹,細致而明確的要求,使老城的整體格局、傳統風貌更加清晰。
總規還明確提出,老城內將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通過騰退、恢復性修建,做到應保盡保。要將具有歷史價值的地區逐步納入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名單,擴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歷史文化街區占核心區總面積的比重由現在的22%提高到26%左右。13片具有突出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重點地段將作為文化精華區,強化文化展示與傳承。結合功能疏解開展文物騰退和修繕整治,實施九壇八廟皇家壇廟建筑群、王府建筑群等主題性文物保護修繕整治,同時,科學復建部分反映歷史格局的重要標志。此外,未來在科學保護的基礎上加強文物合理利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南苑地區預留用地發展文化新地標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總規中,還第一次大幅增加了城市設計的內容,以更好地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其中指出,通過設定特色風貌分區,加強建筑高度、城市天際線、城市第五立面(即屋頂)與城市色彩等的管控,構建綠水青山、兩軸十片多點的城市整體景觀格局,發展綠色建筑、提升建筑設計水平,優化城市公共空間、加強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等內容,以塑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特色風貌,提升城市的魅力與活力。
在重大功能性文化設施方面,本市四大區域都將有各自的定位和發展重點。北部將繼續完善以奧林匹克中心區為重點的國家體育、文化功能。東部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載體傳承大運河文化,建設服務全市人民的文化設施集群。西部重點建設首鋼近現代工業遺產文化區。南部通過南苑地區改造預留發展用地,未來塑造首都文化新地標。
北京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通過上述精心的規劃設計和保護提升,將讓北京擁有富有文化魅力的歷史建筑、令人賞心悅目的現代建筑、舒適整潔的街道、清新怡人的綠色開放空間和美觀清澈的河流,成為一個令人愉悅的美麗的城市。
縱深·老城
“舊城”如何變“老城”?
在新版總規中,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內容較以往而言篇幅增大、著墨也增多,并首次提出了“老城保護”的概念,在2004年的總體規劃中,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內容有8條,新版則增加到18條左右,并且在城市性質、布局等方面都有闡釋,內容完整全面。
過去叫“舊城”,現在叫“老城”,這一個字的改動有何意義?
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表示,“老城”這個詞是在總體規劃中第一次出現的,長期以來,很多專家、學者對于舊城、特別是“舊城改造”這個詞是有意見的,認為它不科學,“因為把千百年文化積淀的歷史城區僅僅定位于改造的對象,而沒有強調它有需要保護和繼承的東西在里面,這是片面的,這樣的理念實際上對于我們老城保護是非常不利的。”北京文物局研究員、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王世仁也表示,“老城”是個空間概念,范圍62.5平方公里,基本上二環內的范圍都叫做老城。而“舊城”是個含糊的概念,“新”和“舊”,“什么叫新、什么叫舊?城里面也有不少新建筑,新區里頭也有很多殘留的老建筑,所以它是不科學的。”
對比之前的總規,單霽翔認為,此前都是強調了點面的保護,像文物古跡、歷史街區等,新版總規的視野更寬,包括了四個層次,從北京的老城、中心城區、擴大到16410平方公里的市域,再放眼到京津冀的格局,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確立了更大范圍可以落實的重要支點。新版城市總規把“三山五園”整體突出,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格局中作為一個完整保護的對象,和北京老城相映成輝,“從金代開始,三山五園就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區域,特別是到了清代,這里集中進行了紫禁城以外的大規模古典園林的建設,使它形成了一個在世界范圍都很少有的、在皇家宮殿以外集中建設的地區,過去很少能把它們放這么高的高度來進行保護。”(記者蔣若靜 記者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