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和馬云合作港版支付寶的三個理由
9月26日,螞蟻金服宣布與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江和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運營香港版電子錢包——“支付寶HK”,在香港發展線上線下的移動支付服務。
要知道,1999年前后,李系公司香港盈科還為馬化騰創業注了“第一滴血”,而這次,李嘉誠為何要舍近求遠牽手馬云呢?
為何舍近求遠?
根據China Tech Insights發布的報告,中國內地84%的用戶表示,已經習慣“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移動支付領先也讓中國有了“世界范本”,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在全國演講中提倡學習中國移動支付技術。
相形之下,香港移動支付市場卻遠遠落后于內地。在香港,錢包還是必需品,有大量商戶依然不支持手機支付,但日益緊密的兩岸往來,大量的旅游人口流動,香港的移動支付市場潛力巨大,也是未來商機所在,這是引得李嘉誠出手的直接原因。
做實業出身的李嘉誠,并非互聯網的檻外人,他是硅谷名副其實的大金主,投資過facebook、siri、skype,在互金領域,也投過比特幣交易平臺Bitpay、個人征信網站Traity、理財平臺Osper等,斬獲頗豐。但投資之外,李氏家族并未在互聯網領域成功落地過業務,究其原因有一個,香港本地沒有互聯網巨頭。
第三,香港作為購物天堂,是中國內地人購物旅行的首選,因此,香港的移動支付場景,可以分為兩大類:香港本地人和內地人來港。如此一來,選擇一個內地合作伙伴,也就成了李嘉誠切入移動互聯網的優選項。
從絕對用戶量上,微信以9億活躍用戶超過了5億活躍用戶的支付寶;從地緣優勢上,騰訊和李嘉誠的公司總部同處于大粵港地區;再看歷史淵源,李嘉誠兒子李澤楷創辦的香港盈科,還是騰訊的早期投資人。那老謀深算的李嘉誠啥沒選微信,選了支付寶呢?
圖片來自科技考拉
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就香港而言,微信的本地化相對支付寶并不成功。
根據app annie提供的實時排名,在ios香港社交榜中,微信落在了whatsapp后面,而在ios香港財務app榜單中,支付寶hk超越了payme和八達通,排在第一。可以說,依賴社交粘性的微信,在香港的“群眾基礎”和“具備錢包屬性”的用戶認知都很薄弱。
去年8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同批拿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今年5月,支付寶香港版上線,上線時間略晚于八達通手機錢包,并以大波優惠活動、實用功能,迅速反超八達通、“拍住賞”等本土玩家。
所以,李嘉誠在挑選合作伙伴上,選了支付寶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