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信托校招特色明顯
按慣例來說,“校招季”一般于每年9月份的新學年開始,金融行業往往沖在校園招聘的最前頭。而對于部分以“管培生”、“實習留用”等方式代替校招的公司來說,其簡歷投遞端口早在暑假期間就已開放。
《證券日報》記者據應屆生求職網、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多個招聘網站及信托公司官網整理來看,目前至少已有中國外貿信托、上海國際信托、愛建信托、華信信托、廈門國際信托、平安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開始了校園招聘的“征程”。
在已開始校招的信托公司中,中國外貿信托的校園招聘力度及規模可算是一路領先。借助中化集團的平臺,中國外貿信托已在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個擁有財經重點學科的高校進行了宣講會。另外,10月9日之后,中國外貿信托還將舉行海外專場招聘,目標院校為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高校。據悉,中國外貿信托的“信諾計劃”每年招聘的應屆畢業生約有1/4來自境外高校。
中國外貿信托表示,公司長期堅持校園招聘“信諾計劃”,今年已是第五期,近年來校招人數均在20人左右。堅持校園招聘是中國外貿信托堅持本源業務、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戰略在人才層面的落地措施,亦是其重視人才培養的長期傳統。
事實上,除了官網宣傳、高校宣講會之外,中國外貿信托公眾號推出的校園招聘公告也別具一格,外貿信托在公告中嵌入宣傳片,明確招聘重點信息,并在文末加入網申二維碼。公告整體風格幽默風趣,招聘手段的豐富多彩更有利于校園招聘事半功倍。
招聘要求研究生學歷起步
觀察目前6家信托公司的招聘要求,有4家公司明確將“碩士以上學歷”作為選擇標準之一。
在中國外貿信托此次招聘的12個崗位中,對學歷要求全部為“碩士”,對專業的要求則較為寬泛,多以“金融、經濟、投資、法律等相關專業”為主。廈門國際信托在校園招聘的“基本條件”一欄提出的要求是“ 金融、經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法律等相關專業碩士以上學歷”,上海國際信托對“信托經理助理”的崗位要求則是“國內重點院校全日制金融、經濟類相關專業應屆碩士研究生”。另外,平安信托對其IT管培生的要求則更高一籌,要求其符合“985院校2018屆應屆生碩士”的條件。
事實上,上述要求應該算是行業內多數信托公司對應屆畢業生的選擇標準。這一情況與目前信托從業者的學歷結構趨勢基本吻合。日前,信托業協會發布《2016中國信托業社會責任報告》,其中顯示,目前信托業員工學歷構成情況為:博士1.97%、碩士47.66%、本科43.75%、專科6.66%。
百瑞信托博士后研究站統計數據則進一步指出,2016年年報顯示,68家信托公司中,博士人數為377人,較2015年增加22人;碩士人數8786人,較2015年增加649人;本科人數7997人,較2015年增加218人;專科及其他學歷人數1241人,較2015年減少42人,占比為7 %。自2013年以來,碩士人數開始超過本科人數,成為信托行業的主力軍。代表高學歷水平的碩博人員占比自2008年以來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截至2016年末,碩博人員占比已接近50%。隨著整個人才市場學歷結構的提升以及信托公司的人才戰略,可以預見,碩博人員仍會是信托行業的主力,碩博人員占比可能呈現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除此之外,信托行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青睞在目前的校園招聘中已經初步顯現。以平安信托為例,目前公司放出的校招職位只有“IT管培生”一職,招聘人數為16人,隸屬部門為“信托IT運營中心系統開發部財富管理團隊銷售渠道分組”。事實上,僅就這一個崗位,招聘數量就已超過部分信托公司全部招聘人數。在招聘要求方面,則明確要求“985院校2018屆應屆生碩士,計算機、應用數學等相關專業”。另外,中國外貿信托也在招聘崗位中設置了“信息技術部IT項目管理崗”的崗位。
校園招聘力度待提高
“就最近幾年情況來說,信托公司來我校舉行宣講會或者參加雙選會的情況有所增加,但仍不算多。”北京某財經院校就業處工作人員李老師向《證券日報》記者回憶,去年他所在的高校接待信托公司校招活動僅有數起,招聘規模也并不大。由于部分信托公司所在集團實力較強,其校園招聘一般按照集團統一要求進行,單獨招聘的情況較為少見。事實上,在浦發銀行近期發布的2018年校招公告中,上海國際信托招聘的崗位赫然在列。而就目前官網信息顯示,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均已放出2018年校園招聘公告,其招聘系統內也設有交銀信托、建信信托的招聘板塊。不過,截至發稿日,交銀信托、建信信托兩公司尚未有職位“放出”。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反映,校招人數少、宣傳力度低等問題是業內多家信托公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一方面,業內多數信托公司組織架構采用小團隊制,對富有經驗的人才更為青睞,招聘時也更推崇社會招聘、內部推薦等方式,對校園招聘并不熱衷。另外一方面,在校園招聘的平臺,信托公司挖掘人才的競爭對手并非只有其他信托公司,而是需要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同業公司“同臺競技”,競爭優勢相對較弱。
基于此,部分信托公司更傾向于參與春季招聘,避免與其他實力雄厚的金融企業“撞車”。“一早開展秋招意味著招聘環節貫穿全年,招聘成本過高。另外,秋招時應屆生剛剛開始接觸招聘,大多沒有形成明確的職業規劃,在投遞簡歷的時候往往注意的是公司名氣、所在集團實力以及薪酬待遇、工作地點等因素,對信托公司及信托業務未必十分了解。業內歷來有‘金三銀四’的招聘旺季之說,春招時結合員工離職情況、企業需求等方面進行校招,時機更為成熟。”某位所在信托公司尚未開展校招活動的信托從業者如是說。
不過,對于采取事業部制、專注業務領域細分的信托公司來說,其對于校園招聘可能更為看重。北京某國企背景的信托公司HR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她所在的公司致力于梯隊人才的分層培養,針對公司高管、中層干部、青年骨干、校招應屆生四個梯次隊伍的能力需求進行有效培養,提升人才梯隊接續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其招聘重心自然向校園招聘有所傾斜。(見習記者 閆晶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