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建設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根據規劃,長三角要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
現在,上海地鐵11號線已延伸至江蘇昆山的花橋站,成為國內第一條跨省地鐵。以交通一體化為依托,越來越多住在上海的人才愿意前往昆山工作。
浙江今年3月宣布在嘉興設立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嘉興軍民合用機場被納入上海機場建設“一軸兩翼”規劃。與上海軌道交通網絡對接的方案,今年要完成編制。
——產業協同協作能力持續增強。以產業園區共建為載體,長三角區域的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浙江嘉興有1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與上海重點平臺簽訂合作協議。大飛機項目落戶上海后,江蘇鎮江主動對接,為大飛機提供航空座椅、舷梯等配件。目前鎮江已成立航空航天產業園,成功引進近30個涉航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上有國家鼓勵和支持,下有民意支撐和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建設持續加速。如果以前叫做普遍發展階段,現在已進入攻堅克難階段。”安徽省合作交流辦長三角合作處處長宋帆表示,諸如暢通省際“斷頭路”、醫保異地結算及公共服務一體化等難點問題,正在得到逐步解決。
王俊峰、劉青松、劉靜……8名在美國打拼了十年的哈佛博士后,因為看到了共同的機遇,先后從美國波士頓回到安徽合肥的“科學島”,在嶄新的平臺上挑戰前沿科研領域。
“科學島”的魅力,來自合肥正在建設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羅平表示,合肥已擁有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和穩態強磁場3個大科學裝置,未來將構建從源頭創新到技術開發、從成果轉化到創新創業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合肥被納入長三角城市群,意味著長三角的范圍已經從傳統的“兩省一市”擴展到目前的“三省一市”。作為南京都市圈成員、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安徽蕪湖,開始“品嘗”城市群融合發展的“盛宴”。近一年來,不斷有億元級的大項目落戶蕪湖,其中不乏博世、大陸集團、麥格納等世界五百強汽車零部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