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地圖上,長江如同一條巨龍,從青藏高原蜿蜒6300多公里直奔大海,長三角就處在這條巨龍入海處。在中國經濟版圖上,長三角又是當之無愧的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優化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布局,堅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依托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這三大城市群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上海自貿區、浙江自貿區、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立足國家戰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長三角區域的改革開放風起云涌、快馬爭先,正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穩步邁進。
謀篇布局:站上新高度,實施新藍圖
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的綜合服務大廳,已不復見當初的人山人海。“因為實行網上預約,現在最長等待時間只需10分鐘。”浦東市場監管局保稅區分局企業注冊科副科長王連鳳說。
在王連鳳看來,“變化”是自貿區運行近4年來令人感受最深的地方。在窗口服務領域,“基本上每個月都有新政推出”。一口受理、網上推送、并聯審批……源源不斷的體制機制創新,從自貿區走向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范圍。
觀大勢,謀全局。以開放創新引領,長三角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落子如飛。特別是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來,長三角更是迎來了全面協同、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區域合作主題和平臺不斷豐富。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三級運作”的區域合作機制:決策層是“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協調層是“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執行層是各種重點合作專題組。
目前,長三角共有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人社、金融、涉外服務、產業、城市和食品安全等12個合作專題,并根據合作任務進行動態調整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