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晉江市發改局獲悉,“十四五”期間,晉江市以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為引領,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跨越式突破。5年里,晉江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714.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647.5億元,年均增長6.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12.69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7.49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20年的1.99∶1降低至2024年的1.86∶1。更令人振奮的是,“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從“地方樣本”升級為“國家范例”,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機制創新激活發展動能營商環境持續領跑
“十四五”期間,晉江市以體制機制創新破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發展活力充分涌流。
在服務方面,晉江推出“晉心晉力”營商服務品牌,實施“一業一證”“多證同發”“多評合一模擬審批”“產業一類事”“綜合查一次”等系列改革,企業開辦審批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小時,政務服務“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項占比高達99.84%,市場主體總量突破35萬戶,政企互動做法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市、全國營商環境創新縣(市)。
在空間方面,晉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完成經濟開發區“全市一區”整合,全市盤活低效用地2.76萬畝,建成產業空間超980萬平方米,規上企業入園率達62%,園區畝均產值、稅收分別提升至800萬元和25萬元,獲評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
在改革方面,晉江獲批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集體產權改革、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宅基地改革、農村金融供需對接改革走在全國前列,3項盤活利用低效用地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經驗獲國家部委推廣;獲批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完成市屬國企第三輪整合重組,形成22家一二級國企為主體的國企架構,資產規模突破2400億元。
在開放方面,晉江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落地全國首個國家級體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設立“晉品出海”指揮部;建設全球鞋服紡織、傘業、食品等供應鏈創新中心,培育六大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推動企業累計完成國際品牌并購45個;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近900萬人次,國際(地區)航線10條,國內航線基本覆蓋全國主要城市;陸地港片區納入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產業升級筑牢經濟根基創新驅動成效凸顯
5年來,晉江工業強市地位穩固,規上工業產值超7000億元,紡織鞋服產業集群入選中國百強,獲得“中國泳裝產業名城”“中國鞋都·拖鞋名鎮”“中國內衣名鎮”等國字號榮譽,5家企業躋身國內運動品牌十強;入選全國新型工業化標桿縣第一梯隊,獲評全國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化創新領先縣(市)。
新興產業的加速壯大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晉江推動睿斯科腫瘤先進粒子治療設備、正大制藥、高仙機器人等一批高新產業重大項目落地,生命健康產業加快培育,核先進技術應用產業實現破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筑鏈成勢,今年預計規模超150億元。
現代服務業平穩增長。晉江落地全國第二家縣級山姆會員商店;新增5個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獲評首批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鞋(體)博會、建博會、食交會三大展會總成交額突破740億元,榮獲“新興會展城市”稱號;落地運營南翼基金集聚區,凱輝基金總部遷入晉江,設立50億元產業母基金,培育基金規模超500億元;啟用北交所晉江服務基地,新增上市公司4家。
創新平臺與主體培育齊頭并進。晉江“兩新”融合持續深化,獲評國家創新型縣(市)、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引進港理大、中科華清等高水平科研平臺4家,新增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主導產業科研平臺100%覆蓋;新增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57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872家,22家企業入選省級“獨角獸”“瞪羚”企業,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7.2%。
民眾生活品質不斷躍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十四五”期間,晉江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2024年,晉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7672元,較2020年增長28.7%,百姓腰包愈發豐盈;就業與社會保障網不斷織密,五年間,城鎮新增就業超13萬人,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超2萬人,全面參保率保持在96%以上。
教育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優化,實現“家門口上好學、看好病”的民生期盼。晉江市新增優質學位5.4萬個,學前教育普惠率達95.38%、普高率提升至70%,獲批設立福州大學晉江校區,高校在校生數突破3.1萬人;獲評全國醫養結合示范市,引入上海六院、上海十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等頂尖資源,即將建成運營的上海六院福建醫院晉東院區(福建和敏醫院),將被打造成全國首個縣域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晉江市醫院成為全省首批縣級三甲綜合醫院。
“一老一小”服務保障不斷加強,新增養老床位1675張,建設托育位8839個,“長護險”參保人數突破35萬人、護理服務次數超56萬次。
文體旅融合發展成效顯著,舉辦國家級賽事超50場,成功打造梧林傳統村落、九十九溪流域田園風光、紫帽山浴仙谷等景點,新增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3A級景區3家,獲評國家旅游休閑街區、國家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全國“書香城市”等榮譽,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縣域第六。
生態人文相得益彰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晉江主動融入廈漳泉一體化和泉州環灣發展,城市能級持續攀升。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升至72%;南翼、晉東、科創、高鐵等九大組團片區建設如火如荼,累計投入超1070億元用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力,“強主優輔、主輔聯動”城市格局加速成型;成功躋身II型大城市,連續三年獲評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綜合績效優異縣(市)。
交通脈絡更通達,對外交通“大動脈”加速打通。二重環灣快速路一期、東部快速路一期等5條交通要道建成通車,福廈高鐵泉州南站交通綜合樞紐完成建設,福廈客運專線正式通車,帶動晉江融入深港澳“3小時圈”、福州“1小時圈”;市區路網通達性全面提升,世紀大道南延伸一期、沈海高速樸里服務區后通道等28個項目建成投用。
居住環境換新顏。晉江市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52個、惠及群眾3.4萬戶,“陽光里”成為全國前五、福建首例居民自主更新樣板;打造8個省市級“美好家園”示范小區、252個三星級以上住宅小區;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2312套。
鄉村振興譜新篇。晉江新增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2家、“三品一標”認證24個,全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11個;2024年,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超80萬元,52%以上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入選全省鄉村振興獲得感十強縣、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
藍天碧水常做伴。晉江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平均達99%以上,PM2.5降至19微克/立方米(優),地表水國控斷面100%達到或優于III類;設立全國縣域首個林業生態保護基金,累計植樹造林超2萬畝,新增綠地68.4公頃;深滬灣、圍頭灣獲評省級美麗海灣,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獲全國推廣。
(記者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