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育部聯合多部門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對此,石景山法院未成年人審判庭在屬地50余所校園內成立了防范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工作小組,幫助學校解決遇到的各種涉未成年人法律問題。
工作小組剛剛成立,石景山法院未審庭庭長楊潔就接到了學校反映的一起校園欺凌事件。經多方調解,除了欺凌者家長賠償了受害者外,兩個欺凌者也每人賠償了受害者一塊錢。
故事
外地學生遭遇欺凌 法官介入校園調解
去年,剛剛從湖南考入首鋼工學院的林剛(化名),與胡立(化名)、陳鋒(化名)被分在同一間宿舍。胡立和陳鋒都是北京孩子,對從湖南考來的林剛有一些排斥的情緒。加上林剛性格內向,胡立和陳鋒便要求林剛幫舍友打水、打飯,在經過林剛身邊時,還經常裝作不經意地與他發生肢體碰撞,這讓林剛感受到了敵意。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個多月,林剛終于爆發,但他反抗的結果卻是被胡立和陳鋒毆打,林剛受了輕微傷。
顯然,林剛遭遇了校園欺凌。
恰好,在去年12月16日,石景山法院未成年人審判庭在首鋼工學院、首鋼技術學院兩個學校成立了防范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工作小組,由未成年人審判庭法官與學校對接,解決校園內發生法律問題,并對在校學生進行相關的法制教育。
林剛的遭遇,被學校反映給了法院,石景山法院未成年人審判庭庭長楊潔決定介入這起事件。
在楊潔法官的審判工作中,時常會遇到因為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引發的民事、刑事訴訟案件。而事實上,在欺凌發展成為訴訟的過程中,學校一定會發現一些苗頭,但很多老師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我們希望通過前期介入,能夠矯正孩子們的不當行為方式,不讓欺凌上升為犯罪。”楊潔法官說,對于校園欺凌引發的刑事案件,通常是對被告人判處刑罰,并賠償被害人。但對于情節輕微的校園欺凌,法院在學校成立工作小組,可以通過提前的工作,使問題化解在最初。
林剛的遭遇并非孤例,目前,通過與石景山區教委合作,石景山法院未審庭已經在全區50多所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高中開展了調查工作,已經發現很多可能發展成為訴訟的問題。其中,父母不盡撫養義務問題、監護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