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福建省海洋經濟促進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我省海洋生產總值超1.25萬億元,連續10年保持全國第3位,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11.9%。
作為海洋經濟大省,我省在海洋重點產業方面表現亮眼。執法檢查顯示,2024年我省水產品總產量924.7萬噸,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7.4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812萬標箱,其中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7位、全球第14位,福州港貨物吞吐量居全球第19位。2025年上半年全省船舶規上工業總產值151億元。目前,我省規上石化企業營收超8000億元,形成莆田湄洲、漳州古雷、福州江陰“兩基地一專區”及連江可門等石化產業聚集區,躋身全國石化大省行列。同時,我省加快推動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其中福州、廈門表現尤為突出,2024年兩地海洋生產總值約占全省50%,福州又以海洋生產總值3400億元居全省首位。
執法檢查也發現,我省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管理協調機制有待完善,深遠海開發規劃相對滯后,海洋生物醫藥、海工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模偏小,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有待提升。
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要科學編制“十五五”“海上福建”建設專項規劃,優化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布局,加快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建設海洋牧場,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統籌布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推動大型智能化深海養殖平臺、養殖工船等漁業裝備研發與推廣應用。大力培育海洋經濟新質生產力,打造高能級海洋科創平臺,支持提升國家級海洋科技平臺功能,重點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聚集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開展技術協同攻關,助力“海上福建”建設再上新臺階。(福建日報記者 鄭昭 朱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