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
除了瑜伽還要學醫學、哲學、印地語
路芳向記者介紹,此次招生計劃,其中,40名本科生是按照體育類學生的招考形式招進來,放在“社會體育與管理”專業下,設一個“瑜伽方向”。學制四年,培養模式是“3.5+0.5”,“三年半在國內,半年在印度”。
計劃招收的30名研究生,則放在該學校“民族傳統體育學”專業下。路芳談到,招收研究生“主要源于去年和印度班加羅爾的辨喜瑜伽大學,簽訂的一個合作項目,希望在瑜伽的教學和科研方面,進行師資和學生互派合作。”路芳說,研究生學制三年,是“2+1”的培養模式,“兩年在國內讀,一年在印度讀”。
她還介紹,本科生和研究生去印度學習瑜伽,需要自費。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學費支出基本上和國內差不多,剩下的則是往返中印的機票約4000元,每月1000多元的生活費。“這個事亮點在于,本科生可以增長經驗,研究生可以同時拿到兩個學位,一個中國的,一個印度的。”
路芳告訴記者,瑜伽專業課程類目多樣,“瑜伽體式、瑜伽調息、瑜伽潔凈法、瑜伽理療法、生理學、解剖學、印度哲學、中國哲學等。”此外,為了方便去印度學習,該學院除了開展英語的日常教學外,還將給學生們開設印地語和梵語的課程。
師資
中外瑜伽老師組成教學隊伍
拋開“學什么”的問題,“誰來教”也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師資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路芳介紹,2015年學校曾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招進來5名老師,都是具有專業背景的瑜伽教師。
對于開設的醫學、哲學,以及印地語、梵語等專業,路芳認為利用學校自身的師資資源就可以完成教學。“學習醫學,主要是瑜伽也常常被用于醫院的理療方面使用。而且瑜伽本身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也有健身和養生的作用在其中。所以在課程里面,也希望把中國的經絡學、五禽戲,乃至中印哲學,都融合在一起。”
此外,路芳還稱,不管是針對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開展的課程中,還將邀請一些來自國外瑜伽大學的老師來開講座,增長學生們的見識,“其中有一部分是印度文化關系委員會派來的,都是瑜伽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