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席靜看來,即使是圈內人,她仍舊“反對學生做‘微商’、反對盲目做‘微商’”。
根據曾席靜觀察,在“微商”中,最底層的代理有一個共性,就是社會地位不高。“其實并不是只有‘微商’,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前,很多人在QQ上這樣做,只是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后微信把這個所謂的‘朋友圈銷售’數量級倍增了而已。這類從業人員的素質是由行業性質決定的,因為微信賣貨可以依靠朋友的信任降低客戶信任成本,所以銷售門檻更低了。比起在QQ空間里刷屏,微信朋友圈里無論是所謂的客戶粘度還是廣告瀏覽率都遠大于QQ空間,使得銷售門檻進一步降低。門檻降低,就會有各種人進入”。
“社會地位較低的人往往有很多閑暇時間或者低效率工作時間,這些時間用來做一份兼職增加收入是比較合適的,‘微商’恰好是一種利用碎片時間較好的兼職。”曾席靜說,很多大學生尚未真正工作,社會經驗不足,容易被騙,被忽悠。“而忽悠人的利潤是非常大的。任何行業都不缺少逆襲成功的案例,‘微商’圈也是,但是賺不到錢的人也比比皆是。不要看到有人炫富賺錢就一股腦栽進去。年輕的學生如果沒有出世歷練過,只是為了逃避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想通過做‘微商’躺著收錢,顯然是不可行的”。
“做‘微商’需要啟動資金,也就是買貨的錢。”梁靜向記者介紹,以曾經代理的某面膜為例,最低級別的代理第一次需要以每盒35元的價格拿貨,1箱的總價在1000元左右。以此類推,成為一級代理商,價格會降到每盒20元。“有的品牌還會要求你在第一次入伙時交一定份額的保證金,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也叫處罰金,如果在第一年違反了公司規定,比如沒有按時補貨或者串貨等(同時代理兩個產品——記者注),將會全額沒收保證金”。
事實上,“價格透明”和“先交錢后拿貨”是“微商”界的兩大潛規則。
“同一類別的產品,報上你的代理級別,所有人都知道你的拿貨價和每個月的補貨數量。這個規則就非常有意思,一方面,它刺激著低級的代理為了以更低的價格拿貨而投入更多錢。另一方面,每個月的高額補貨量意味著只靠‘殺熟’根本難以維系。而且,大額的投入加上筑夢的洗腦讓許多‘微商’難以回頭。”曾席靜說,“面對這種體系,很多還在‘啃老’的大學生吃得消嗎?他們的買貨的錢怎么來?賣不出去怎么維持代理?只能以各種方式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