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中有許多密碼我們仍不了解
有5年教齡的孫老師,在2014年就取得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證書,現在負責學校“心語軒”心理輔導室。
“剛工作的時候,我就有這樣一個困惑:為什么有些孩子再怎么努力,成績就是上不去?家長也很崩潰,不知該怎么辦。”接觸到一些心理學、兒童行為發育和學習能力方面的知識之后,孫老師發現很多類似的“謎題”得到了解釋,“這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像這次“放大試卷”帶來的改善,印證了孫老師的判斷:孩子很可能是因為視知覺辨析能力較弱,造成讀寫障礙,這只是生理發育方面的問題,不是懶,更不是笨。
“讀寫困難兒童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只是不為公眾所知曉。”長期關注這一領域的錢江晚報學能拓展中心教學總監呂敏說。他們曾對杭州2萬名學生、500多名老師做過調查,發現近30%的孩子存在各種非智力因素的學習困難。2004年北京教科院對約1萬名小學生進行評估,發現其中10%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現象。
呂敏認為,存在讀寫障礙的學生往往不適應常規性的學習,特別需要“量身定制”適宜的教學方式。同時,在專家指導下,也應引入專業的干預和輔助訓練,幫助這些孩子修復與學習有關的能力、發揮潛能,進而提升自信心、學習動力。
“孫老師的嘗試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路校區校長鄔芳琴說:“實際上孩子成長中有許多‘密碼’我們仍不了解,需要大家共同關注。”近些年,學校逐步把對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和關注納入教學管理,從2005年開始,所有教師都要參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級資格證書的培訓。
據浙江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吳永良介紹,今年該省9項教育實事項目中,就包括建300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推動全省50%的中小學在心理咨詢與健康教育機構方面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