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曉舉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小學生拿著精美的玩具賽車在班里炫耀,誰要也不給。班上一個聰明的小男孩看到后,回家做了各種調查,找到了批發那款精美玩具賽車的渠道,于是跟同學們說,如果誰想要他就能低價買來。結果,這個聰明的男孩子幫好幾個同學低價買到了玩具賽車,每個玩具車還能賺幾塊錢。
后來,班主任知道了這件事,找到了這個聰明的男孩子,沒有評價孩子的做法對不對,而是說:“老師知道你這樣做是為大家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這樣的行為已經是經營行為了?經營行為有哪些法律規定你知道嗎?是不是還要納稅?”
這個孩子后來找了很多經濟方面的書去研究,還把賺同學的錢退還給了同學。“老師的正確引導是重要的。”孫云曉說。
其實,成年人向孩子進行積極的解釋,不僅有助于孩子對社會形成積極的認識,關鍵是能形成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力量,是他們將來與遇到的更多消極事件進行抗衡的力量。”孫云曉說。
(為保護未成年人,文中小學生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實習生 張帥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