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梯田水稻紅米老品種連續種植上百年沒有被淘汰,其中蘊含著很深奧的科學奧秘。”他說。
朱有勇帶領的研究小組經過5年的研究發現,哈尼梯田紅米的基因比現代水稻的基因多了近3倍,使得該品種在氣候變化,或其他自然因素變化時,能發揮出良好的適應緩沖作用,長期保持產量穩定和阻止病蟲害的爆發流行。這一品種需肥量不大,施了化肥后反倒容易感染稻瘟病,因此梯田紅米是實實在在的綠色產品,梯田天然形成了無公害大米的生產環境和栽培條件。
“朱有勇院士的研究給了我們很大啟發。”滇池學院新聞學專業哈尼族學生李世龍說。
在學校的支持下,包括季鵬、李世龍在內的10名學生組成了“哈尼梯田紅米項目”創業組,經過實地田野調查,他們發現,哈尼梯田紅米營養價值高,知名度低,銷路不暢,農民只會賣米不會包裝,紅米低價銷售,附加值不高。
為此,他們設計了“政府+高校+公司+基地+農戶”的商業模式,研發再生產紅米加工品和紅米生態食品,并通過互聯網與傳統經營方式對產品進行銷售。去年,他們將研發出來的產品向同學、親朋好友推薦后,很快供不應求。
“目前,根據云南省制定的紅河州南部山區綜合扶貧開發方案,今年紅河州的梯田紅米種植面積將有望達到120多萬畝,預計年產梯田紅米將達100萬噸,紅米市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季鵬說,“我們期待通過這一項目走原生態農業生產化道路,既能幫助當地農民脫貧,又能有效保護哈尼梯田。”
據徐東明介紹,在參加全國大賽前,“哈尼梯田紅米項目”還獲得了云南省第三屆“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的金獎。滇池學院設立置換學分制度,就是為了鼓勵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有更多創新項目。不僅如此,學院每年拿出50萬元設立開放式的“大學生創業基金”,2015年,學院董事會設立3000萬元“滇池風投基金”,兩年來共孵化項目60余項,2015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帶動了500多名大學生就業。
值得關注的是,2月16日,教育部首次修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提出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等活動可以折算為學分,計入學業成績;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以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并簡化休學批準程序。
“你若成功,母校為你驕傲;你若失敗,母校的懷抱為你敞開”,置換學分制度被師生們認為給了大學生一個創業“試錯”的機會。一旦創業失敗還能回到學校繼續學業,降低了在校創業的機會成本,為學生創業的權利和機會提供了制度保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