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學分置換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和質疑:這一政策是否會讓一些學生在創業隊伍中濫竽充數?學生都去創業實踐,是否會對教師的教學帶來沖擊?
“學校倡導的創業是基于專業知識的有‘技術含量’的創業,不是隨便開個小店,擺個小攤。”云南師范大學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主管創新創業項目的負責人范榮康認為,學分置換政策不是讓同學們放棄學業來進行創業,而是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為將來畢業后的創業打下基礎。
據《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數據顯示,大學生畢業即創業的比例連續5年上升,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5屆的3%。在浩浩蕩蕩的創業大軍中,成功率卻不高。《報告》顯示,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后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即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徐東明認為,大學生創業團隊層出不窮,但是真正做到創新的很少,模式化的創業模糊了創業的真正主題——創新。而學分置換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高校鼓勵學生創業的重點是鼓勵創新。”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