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超過一米八高的突尼斯小伙兒阿扎胸前系著紅領巾,一張開雙臂,孩子們都跑過來,小手摸著他圓鼓鼓的肚子對著鏡頭哈哈大笑。
華中師范大學洋雷鋒志愿隊成員阿扎在“學雷鋒活動日”朋友圈曬出這張照片,同時寫下了美好心情:open heart,smile(敞開心扉,微笑)。
和阿扎一起來看武漢市春苗小學農民工孩子的,還有10余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志愿者,他們戲稱自己為“洋雷鋒”。按照約定,志愿隊成員答應了這個日子要陪孩子們唱歌、做游戲。
操場上,大家一起追逐打鬧,阿扎覺得自己能給別人帶來歡樂,“這很雷鋒”。
2014年4月,華師洋雷鋒志愿隊成立,至今已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70余名成員。隊員們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定期開展公益項目,免費提供志愿服務,義務支教、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兒、雙語翻譯和綠色環保活動等,“學雷鋒,做好事”。
在春苗小學,一提起志愿隊前隊長阿達姆,高年級的學生會蹦蹦跳跳地問,“阿達姆老師還會回來嗎?”
2010年,一次機緣巧合,阿達姆結識了武漢市農民工子弟學校春苗小學的校長陳瑛,她邀請阿達姆教孩子們學英語。第一次去學校,阿達姆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一下車,校長帶著老師學生在站牌邊等著,“怕我找不著路”。
每周一,8點半,阿達姆都會跟著學生一起升國旗;領著20多個學生回學校宿舍做外國菜招待他們。如今,阿達姆自己手寫的教案已有一本教科書厚。
一個細節至今讓春苗小學副校長黃執宗印象深刻。在課間,他看到阿達姆不停喝水,一問才知道處于齋月期的阿達姆已有20多天未吃飯。黃執宗一下子驚到了,“上課還是和以前一樣精神飽滿,也沒落下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