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阿達姆帶團隊成員赴央視參加《社區(qū)英雄》節(jié)目,為孩子們募集了25萬元“夢想基金”捐給了春苗小學。學校安上了新電扇,粉刷了舊墻壁,這是建校22年來教學樓做的第一次翻新。
英語一教就是5年——開始是阿達姆一個人,后來跟他一起到春苗小學支教的留學生同學越來越多。阿達姆想著組織一個團隊,讓一個人的力量變成一個集體的力量,洋雷鋒志愿隊應運而生。他們走進多所農(nóng)民工子女學校講課,在七色彩虹幼兒園舉辦活動,去地鐵站為乘客引路、搬運行李……
在中國,阿達姆曾去獻血、支教、看望孤寡老人。他記得中國有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畢業(yè)回國前,春苗小學的孩子們一一走上臺擁抱阿達姆,送了親手疊的千紙鶴、寫了祝福的新年賀卡,校長陳瑛對阿達姆說,“以后春苗學校就是你的‘娘家’,想家就常回來看看。”
阿達姆走后,志愿隊接力棒遞到了學習英語翻譯專業(yè)的帕特手上。
2014年6月與盲校孩子的志愿活動,至今讓帕特頗有感觸。眼睛被蒙上,跟盲童比賽爬樓梯,帕特第一次體會到了盲人的痛苦,“眼前一片黑的時候真的很害怕”。志愿者3個字開始在他心里生了根。他到協(xié)和醫(yī)院陪護白血病兒童,利用心理學課堂知識陪小朋友玩;主動和春苗小學聯(lián)系,教孩子們唱英文歌。
《雷鋒1959》是帕特看過的第一部關于雷鋒的電影,“我覺得好親切,電影畫面中的那個人,除了膚色不一樣外,不就是我嗎?”
去年春節(jié),洋雷鋒志愿隊開始參加武漢市鐵路局“小桔燈”春運志愿服務項目。今年1月,每隔一天就有8名留學生志愿者前往武漢火車站為旅客引導,提供幫扶,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4點,前后持續(xù)了近一個月。
住得遠的帕特,常常要早上5點鐘就起床趕路。“這樣也好,再也不用在寢室天天參加‘睡覺比賽’了。”帕特笑道。外交學博士休娃還記得,曾有個乘客匆匆忙忙來問路,轉身一看志愿者竟是外國人,“還以為問錯了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