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黃國倫在直播節目現場。拍攝:張亮。
6
黃國倫的夢想顯然不只是綜藝。在臺灣地區綜藝圈爆紅后,他天天跑電視臺,每天說好多話,嗓子越來越壞。他發現自己開始在乎“這個人的名字為什么放在我前面”這種事了。他根本安靜不下來,好久沒寫歌了。但他也很明白,綜藝給他帶來了錢和名氣,讓他學會跟人相處,”接了地氣”。
黃國倫在從《康熙》再次躥紅之時,曾經遙遙領先內地的臺灣地區綜藝節目正走向衰落。這些節目曾經是大陸各大電視臺的學習范本。但情況在2010年前后發生逆轉。在中國大陸,資本正大規模注入娛樂市場,電視臺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引進或直接復制海外綜藝模式。《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越來越多大體量、制作精良的綜藝節目出現。而題材和形式更加新穎的熱門節目《奇葩說》、《吐槽大會》、《中國有嘻哈》則屬于近兩三年興起的網絡自制綜藝。
臺灣地區綜藝市場不斷走下坡的直接原因是:沒錢。2014年,《康熙來了》十周年之際,制作人B2接受《GQ》中文雜志采訪時,列舉了兩岸節目制作費用差距。《中國好聲音》一集預算在1000萬人民幣左右,而全臺預算最高的談話類節目《康熙來了》,每集制作預算只有約人民幣10萬元。
只有把內地大制作綜藝和臺灣地區節目拎出來比較,你才會突然發現,看了多年的臺灣綜藝,那些奇形怪狀,花花綠綠的現場布景,是多么簡陋寒酸。這也許說明,原本吸引你的就不是華麗精美的硬件布景,而是那些千姿百態的生動藝人,他們聚在一起時,沒什么拘束、熱鬧又精彩。但即便如此,當內地的通告費數倍高于臺灣節目時,誰不想到內地試試呢?
2011年,寇乃馨接到了貴州衛視交友情感節目《非常完美》的邀約當導師。黃國倫閑下來,就陪老婆到內地錄節目,給她拎行李。2014年,他們倆一起作為選手參加了北京衛視演講節目《我是演說家》。這檔節目火的是寇乃馨。她的一篇演講《別對你愛的人飆狠話》,被網友起了個驚人的標題:《這個女人震驚十三億人》,繼而在社交網絡被瘋狂轉發,就連臺北菜市場賣菜的阿嫲都認出了她。
寇乃馨從那時明確了自己的路線:演說和情感導師。至于黃國倫,作為經紀人的寇乃馨給他的定位更加明確——音樂。
2015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三季開播,黃國倫頻頻出現在節目中點評選手表現。出鏡機會得來不易。節目組一共請了6名音樂點評人,每個人分別點評7位選手,總共42段點評中,剪進正片的只有7至10段,有幾個老師的評論全軍覆沒,就跟沒來過似的。但黃國倫每期節目都至今有兩段點評,多的時候還有四段。
“我是怎么做到的”?每次彩排,我會拿一張白紙,仔細做筆記,把對每個選手的所有點評都寫下來。正式錄節目時,我再把反面記滿。點評時,我就很清楚自己該說什么。有一次,宋柯老師看到我寫了滿滿一張紙,就感嘆:‘國倫老師,你是要出本書嗎?’”
節目編導告訴黃國倫,總導演洪濤很欣賞他的點評。洪濤說,觀眾聽完歌手演唱,有感受又不知如何表達,國倫老師就是那個把大家的感受精準說出來的人。
黃國倫因為用功,為自己爭取到的另一個機會是《唐詩風云會》。這檔知識文化類節目原本請的評委是寇乃馨。就在錄影前,她突發聲帶水腫,完全失聲。黃國倫頂上了。他買來厚厚一大摞唐詩集,拼命讀,撿回自己的古文功底。在節目上,黃國倫左邊坐著陜西大學唐詩專家,右邊坐著詩人汪國真,他壓力很大,不過,他出口成章,沒有丟臉。不久后他又接到一檔文化節目《詩歌之王》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