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乃馨說,2010年后,臺灣地區許多綜藝節目都收了,電視臺開始買內地綜藝,或重播重剪《康熙來了》這樣的老節目。少有新開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黃國倫夫婦在臺灣地區的工作量一年年下降。
“康永為什么主動停掉‘康熙’?肯定代表了某些風向。寇乃馨把《康熙來了》的結束,視為臺灣地區綜藝藝人的轉折點。
但是黃國倫夫婦很幸運地早已在內地站穩了另一個市場。現在,雖然眼前籌備鳥巢消耗了大量時間精力,他們也沒有縮減綜藝工作。演唱會開支太大,拼命掙錢更加必要了。整個七月,黃國倫和寇乃馨一共錄了8檔節目。在臺灣地區的藝人中,他們的通告量數一數二。
能順利進入內地的臺灣藝人其實不多。除了知名度最高的蔡康永和小S,可能只有陶晶瑩、黃子佼、和陳漢典。像趙哥和沈玉琳,都只是偶爾上網綜,沒有機會上衛視。
寇乃馨認為這可能是藝人的本土化問題。“一方面,內地節目的環境和尺度還是跟臺灣地區不一樣。特別是衛視節目,有些臺灣藝人來一次,口無遮攔,還是說腥膻色,爆粗口,就沒有第二次了。另一方面,現在內地網絡綜藝崛起,尺度比以前電視綜藝寬松多了。然后你就會發現,如果比口條,耍嘴皮子,內地藝人根本不輸臺灣藝人,他們只是以前被綁住了。再者,現在內地多的是非常出色的藝人,比如薛之謙、大張偉、劉維,個個能唱能演能說,臺灣藝人要進來,必須更要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沒有夠強的競爭力和賣點,節目組為什么要不辭辛勞從臺灣地區請人?寇乃馨說,他們夫婦的優勢是愛讀書,文化基礎夠,在綜藝搞笑外,還多了足以勝任文化節目的功底;第二,他們倆本來就不是口沒遮攔亂講話的人,連央視《星光大道》這樣審核嚴格的主流節目,他們倆都是常駐評委。
此外,還有一項讓這對夫妻驕傲的“功績”——他們是極難得上過《新聞聯播》的藝人。這個機會來得意外。2015年,《新聞聯播》到臺灣地區采訪他們夫婦,主題為“家風”。他們那時還不清楚這意味著什么。黃國倫在采訪中講了媽媽培養他畫畫,給他四年時間追夢的故事,還彈唱了《我愿意》。這段新聞足足長達兩分鐘。第二天,他們倆的微博就爆了,無數人留言問:你們是誰?什么背景?為什么可以上《新聞聯播》。寇乃馨這才發現,上《新聞聯播》是件非常厲害的事,“比上春晚還難”。
“是不是非常奇妙?沒有不可能。”寇乃馨對我說,“某種程度上,現在內地強調文化,正能量和中國夢,給了我和國倫一個非常合適的發展機會”。
《我是歌手》之后,黃國倫參加了湖南衛視日播節目《媽媽的牽掛》,同時擔任《超級女聲》的“教導主任”,一時成為湖南臺熱捧紅人。不久,他再跨進浙江衛視《誰是大歌神》和江蘇衛視《看見你的聲音》及《蒙面唱將猜猜猜》,他“出口成詩”的點評風格令人印象深刻,所謂“兩江一湖”主流衛視黃金檔節目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剛結束不久的《金曲撈》,對黃國倫幫助很大,除了節目上他和薛之謙互相抬杠打趣,圈了不少粉,不同于一般其他綜藝,他有了機會常在節目中講華語樂壇歷史,這檔挖掘老歌的節目也重新推出了許多他曾經的經典名曲,來上節目的大咖歌手,都對黃國倫稱師致敬,大家似乎這才知道了他在樂壇的地位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