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港海滄港區迎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在“廈港拖30號”拖輪,內貿航運國內首單B5生物柴油順利完成加注。這是廈門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一步,也標志著我國在船舶清潔能源應用領域實現新突破,為生物燃料在內貿航運中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昨日上午,“廈港拖30號”拖輪緩緩駛入廈門港海滄港區海澳石化碼頭12號泊位,碼頭和船舶工作人員有序接管,展開B5生物柴油加注作業。據悉,此次加注的B5生物柴油由5%的生物柴油與95%的柴油調和而成,不僅具備和傳統柴油相當的動力性能,更在環保方面表現卓越,可實現減排效應,且原料來源廣泛、可再生性強。
“‘廈港拖30號’拖輪是國內首艘串聯式油電混合動力拖輪,加注B5生物柴油是我們履行環保責任的具體行動。”廈門港務船務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峰在現場表示,使用生物燃料不僅是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的務實舉措,更有助于提升效能。
作為國家能源局生物燃料應用試點的22家示范應用單位之一,廈門在綠色能源領域持續探索。“本次加注B5生物柴油,實現了從調和到應用的全流程本土化操作,打破了以往依賴境外調和的舊模式,是我國生物燃料應用技術的重要突破。”廈門卓越海澳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高祥介紹,此次加注作業是在市、區各相關單位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卓越海澳新能源、中國船舶燃料供應聯合海順達、廈門港務船務共同完成,標志著B5生物柴油在廈門的應用進入實質性階段,有望在更多船舶類型中推廣使用。
(廈門日報記者 林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