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廈門自貿片區涉外商事海事仲裁制度創新成果發布活動在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海上世界”舉行。活動集中發布了一批具有全國首創性的涉外仲裁制度成果,標志著廈門在涉外商事海事爭議解決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活動現場,《支持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開展涉外商事海事仲裁制度創新的若干措施》發布,該文件從制度協同、司法支持與服務配套等多維度提出具體舉措,為構建“司法、行政、行業”三方協同的涉外仲裁機制提供政策保障,夯實制度創新基礎,是廈門自貿片區發揮平臺優勢、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實踐。
現場還正式發布了《海絲海事爭議特別仲裁規則》和推出全國首創公益仲裁制度。廈門自貿片區推動出臺《海絲海事爭議特別仲裁規則》,該規則為全國首個聚焦海事爭議的特別仲裁規則,該規則不僅將“海事調解+仲裁”、專家參與等創新實踐納入制度安排,還積極探索早期駁回、緊急仲裁員程序等國際前沿機制,全面提升海事仲裁的專業性和國際兼容性。活動還同步推出全國首個公益海事仲裁制度,發布《海絲公益海事特別仲裁員推薦名冊(涉外商事海事)》與配套服務辦法,首批55名公益特別仲裁員涵蓋廈門海事局選派推薦的具有法律知識,從事海事海商、科學技術等專業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專業人士。
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國強表示:“廈門擁有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和完善的海事司法、行政體系,我們要通過自貿平臺將這些分散的優勢資源‘串珠成鏈’,實現‘1+1>2’的協同效應,打造人無我有的制度創新高地。”
(廈門晚報記者 江乙平 通訊員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