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28日訊 永春南美回族村是個充滿濃厚“回味”的村落,回族特色的建筑、小工藝品、樂器等,讓來人仿佛置身異域。南美又是個充滿閩南特色的村落,夏氏大厝、回族村民原創的南音曲子,無不展現著閩南地區特有的風格。
南美回族村位于永春東關鎮的東北部,整座村莊依山傍水,民風淳樸。500多年前,回族村民祖先遷徙到這里,至今生息繁衍了二十幾代人,共有回族村民606人,占全村人口的72.5%。

南美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鄉村名片
2013年獲泉州市生態村
2013年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14年獲泉州市美麗鄉村示范村
2014年獲福建省綠色村莊
2014年獲泉州市2011-2013年度文明村
2015年獲福建省傳統村落
留住回味
回族特色文化在身邊
車輛從市區行至南美村,路邊建筑以閩南古大厝為主。靠近南美時,一座座獨特的回族建筑若隱若現,回族特色的金色穹頂十分顯眼。
村口的石門,是南美村向外人展現回族特色的第一張名片。石門上用漢字和回文鐫刻著“南美回族村”,還有金色蓮花紋,以及刻有“新月”圖案等特色回族標志。東關鎮宣傳委林小樂告訴我們,除了石門外,南美還有其他回族特色,比如以回族廊道為主體的回族特色文化廣場。
時光若倒流回兩年前,南美村留下的“回味”其實不多。64歲的村民夏禮火回憶,村里如今唯一留有點回族印記的,大概只有祖孫堂內用青石鋪成的“回”字。村中流傳一說法:當年祖先初到這里,為表示自己是回族人,而不是漢族人,特意鋪上“回”字。在夏禮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祖孫堂,在祠堂的第二個厝埕中央,夏禮火用手勢勾勒地面上圍起的“回”字輪廓,經過歲月的打磨,“回”字變得模糊。
“不過,現在南美終于找回回族村的感覺啦!這都是全村人共同努力傳承回族文化的成果。”夏禮火指著自家的住宅說,兩年前,他也將民宅重現翻修了一遍,三層樓頂上高高佇立著金色穹頂、墻壁四周涂著金色條紋,甚至連圍墻都彩繪著一幅幅回族風情的畫面……
我們站在夏禮火家的樓頂上,向四周放眼望去,整個村莊因擁有標志性的回族建筑,與周圍村莊相比,是那么的獨一無二。

回族村民演奏自創南音新曲
傳承閩味
村民自創兩首南音新曲
這個散發著濃烈“回味”的村莊里,也有不少村民喜歡南音。穿著回族服飾演奏南音曲子,這樣特別的場景,你見過嗎?
村委會不遠處有一棵老榕樹,老人們每天都聚在這里演奏南音,今年78歲的村民陳谷先就是其中之一。這兩年,看著南美變得干凈又漂亮,老人們還專門為村莊譜寫演奏了兩首南音曲——《南美的春天》和《南美的古榕樹》。
這次,聽說有客人來村里,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們聽新曲。午后的老榕樹下,6位老人頭戴白色回族帽或粉紅頭巾,手持樂器,在長條板凳上端坐著。午后的陽光很暖,透過樹葉的縫隙,落在了老人們微笑的臉上。《南美的春天》時而低沉,時而高昂,仿佛在喃喃訴說著南美村過去的故事。
陳谷先是這兩首南音新曲的歌詞作者。他說,之所以想寫家鄉的南音曲,是想讓村民們把對家鄉的情感傳唱下去。“要論美麗鄉村,誰能和南美村比呀,我們還有自己家鄉的歌……”陳谷先很自豪。(海都見習記者 柳小玲 海都記者 呂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