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泉州知創產業園專題招商推介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在華創園舉行,開啟了園區發展的新篇章,標志著豐澤區正式開啟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建設。

豐澤區政府區長高金全,泉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志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蔡天守、市科學技術局局長楊昌文,豐澤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林建揚、區政協主席上官藍波,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黃丹萍,豐澤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順安,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志樸,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春泉,區政府副區長柯曉暉等出席儀式。

豐澤區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啟動儀式
據了解,豐澤區將布局建設“一平臺、多中心、全鏈條”的服務載體,集聚資源、完善政策、健全生態,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著力打造城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的核心承載區。至2022年,基本形成立足泉州、輻射全省的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知識產權服務區域和產業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泉州知創產業園重大項目簽約儀式
當天,泉州知創園實驗室項目以及福建省知識產權大數據研究院和泉州柏年中科科學技術研究院2個研究院創新平臺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1.2億元;芯創知識產權運營與技術轉移創新綜合體項目、鑫潤航達供應鏈項目、中知永慧國際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項目、鉑玨傳感科技項目、泉州中知立德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項目、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數據項目,知識產權挖掘、運營與技術轉移轉化項目,上海尖晶金融投資項目、知識產權保險服務平臺項目、艾孚智能科技項目和華佳時代智能科技項目等11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涵蓋智能科技、知識產權運營和服務等領域,總投資5.9億元。
泉州知創園實驗室項目是泉州市科技局、豐澤區政府與北京中關村硬創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在信息化檢測服務開展深層次合作的重要成果。該項目以一站式檢驗檢測服務能力為核心,利用現有的“無線電”“智能安防”及“智能配電網”三大板塊檢驗檢測設備,聯動首都相關院所資源,聯合專業領域人才力量,打通相關行業資質認證、標準制定類資源,快速組建工程師團隊,使檢測平臺快速投入運營服務于泉州電子信息產業,并制定本地技能工程師培育體系。
“我們依托知創園現有的設備、場地以及本地產業化平臺的優勢,結合硬創空間在全國,尤其是北京、珠三角、長三角三大區域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服務資源,助力泉州本地企業在產業化和市場化實現新的提升。”北京中關村硬創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鐵生說道。
泉州柏年中科科學技術研究院項目是簽約落地知創園的兩個研究院創新平臺項目之一。該項目將通過研究基地和工作站等方式,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組織,開展標準化服務深度合作。目前已成功引入泉州市高層次人才(二層次以上)3名,初步形成以技術專家為核心、以博士為骨干的研究型技術團隊,并在標準化市場服務中初見成效。
“泉州的一些優勢產業在行業里屬于領軍或領頭產業。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落地,帶動泉州更多優秀的企業在更高層次的標準化中發揮作用,以更好地引領行業發展。”全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泉州柏年中科科學技術研究院特聘專家(泉州市一層次人才)咸奎桐表示,下一步將把企業在國際、國家以及行業等高層次的標準化資源引到泉州,更好地幫助優秀企業在水平和成果的層面實現更高層次的提升,甚至向國家、國際層面進行推廣。
據悉,市、區兩級黨委政府以中國(泉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落地園區為契機,大力打造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加快推動泉州知創產業園實驗室、泉州知創大廈、僑澤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
作為泉州市13個新基建新經濟基地之一,泉州知創產業園總規劃面積約為4.8平方公里,區域覆蓋海西電子信息產業育成基地、潯美工業區、華創園、海歸E谷、僑澤園等園區,重點打造智能制造、半導體等新興產業,輻射帶動形成環華僑大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力爭3到5年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該產業園將堅持以創新發展為目標,以知識產權服務為手段,以推動泉州智能制造、半導體產業發展為主線,通過加快集聚一批高端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大力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旨在打造成為服務泉州、輻射全省的新經濟基地和全國知識產權與創新的融合示范基地,讓園區成為催生、哺育、成就優質項目、優秀企業和成功企業家的沃土。
“當前,市、區兩級黨委政府正統籌謀劃環華僑大學知識產權經濟圈建設,大力優化園區創新創業營商環境,同時打造專業化公共服務平臺,主動對接企業轉型需求,積極為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增值等全鏈條服務。”泉州知創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還得到泉州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等市直部門的協同協作,市財政落實籌建經費1700萬元,加強基礎條件建設,確保人員、專項經費、辦公設備落實到位;落實補助資金2000萬元,支持在知創產業基地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中國(泉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近年來,豐澤區持續深耕“人才港灣”計劃,充分發揮自身在地理區位、產業人才、科研平臺、金融服務、基礎配套等方面的優勢,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致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正日益成為全市最具活力的投資區域之一。(通訊員 王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