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漳州市石亭中心小學第四屆秋季田徑運動會開幕式上,高蹺社團的學員們著傳統花木蘭服飾踩著高蹺驚艷亮相。伴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小隊員們嫻熟地完成行走、轉身、隊形變換等動作,將百年非遺技藝與校園活力完美融合,用一場精彩表演贏得了全校師生的陣陣掌聲。

高蹺社團為全校師生表演(石亭中心小學 羅薇 攝影)
石亭塘邊高蹺作為傳承了兩百余年的民間藝術,融合音樂、舞蹈、雜技、戲曲等多種形式,被譽為“空中戲院”,2008年被列入薌城區非遺名錄,2025年成功入選市級非遺項目。一年前,石亭中心小學正式開設高蹺社團,將這一“足尖上的非遺”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首期便吸引十余名學生踴躍報名,開啟了非遺傳承的校園新篇。

高蹺社團作為校運會開幕式壓軸出場(石亭中心小學 羅薇 攝影)
一年來,社團以“師授徒”的傳統模式為基礎,專業教練從綁蹺、站立等基礎動作入手,手把手指導學員,確保訓練安全與效果并重。學員們從最初扶欄試探、小心翼翼,到如今能獨立踩蹺完成成套動作,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錘煉了意志、強健了體魄。隨著塘邊少兒高蹺隊的不斷走紅,校園里學習高蹺的熱潮持續升溫,越來越多孩子主動加入傳承隊伍,讓非遺種子在校園落地生根。
傳承成效不止于校園。社團學員們積極走出課堂,參與各類文旅展演活動,先后亮相漳州古城、林語堂文化園等場所的巡游踩街,小隊員們身著花木蘭或是小哪吒的演出服飾,成為非遺傳播的鮮活名片。更值得驕傲的是,今年來石亭塘邊少兒高蹺隊三次榮登央視舞臺,讓百年非遺火遍大江南北。
此次運動會開幕式的表演,既是社團教學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校園非遺傳承的新起點。未來,石亭街道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成果展演等多元形式,讓更多孩子感受塘邊高蹺乃至未來更多來自石亭的非遺魅力,讓非遺文化瑰寶在校園中綻放更絢爛的光彩。 (通訊員:石亭街道/陳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