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還在身邊,卻在其他國家被盜刷了,該怎么維權”,“信用卡的副卡被盜了,我是主卡持卡人,該怎樣防范風險”,“銀行和商戶‘扯皮’,把我的刷卡積分弄沒了”,“聽說網上有復制銀行卡設備的,我特擔心,將來的金融IC卡是不是更安全”……在昨日本報“消費與安全”特別報道之銀行卡安全熱線互動專場上,熱線電話鈴聲不斷。有關銀行卡使用安全的一些問題讓許多市民感到擔心和困惑。
人在亞洲收到歐洲消費通知
市民郭先生去年10月在斯里蘭卡出差期間,突然接到手機短信被告知自己在比利時消費了2500歐元。卡片明明在自己手中,怎么從亞洲“漫游”到歐洲去了呢?回國后,郭先生向銀行提出了拒付申請,目前仍在等待回復。
與郭先生相比,張女士的遭遇更窩火。她和兒子分別是信用卡主副卡的持卡人,兒子未設密碼的信用卡副卡失竊,在本市產生近4萬元的盜刷金額,而銀行只按未設密碼的信用卡賠付條款規定賠償了1.5萬元。更令她沒想到的是,在與銀行長達近3年的交涉中,由于自己沒有補交其間產生的滯納金,自己被告知將被列入信用記錄黑名單。
天津銀聯專業人士指出,持卡人要理性維權,重視收集并出示有利于自己的證據。和郭先生類似遭遇的持卡人可以向銀行出示出入境記錄信息,證明那筆盜刷發生時本人不可能在消費現場,發卡銀行和商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張女士的遭遇證明了信用卡不是網上傳言所說的“未設密碼更安全”。從國內外的用卡潮流看,業內越來越推崇增加憑密碼使用的環節。在申請未設密碼的信用卡時,她和孩子被視為默認了發卡銀行免責和賠付條款。至于失竊后她對賠付條件產生不滿,建議她出具證據證明商戶的過錯,通過法律手段追查本市商戶的責任,補齊滯納金。在案件受理期間,建議她不要因違約還款影響個人信用記錄,可以先墊付再追償。
商戶造假影響持卡人積分
“刷卡消費贈積分”是很多銀行和商家攜手促銷的常用方式。而市民李先生卻發現自己被銀行和商戶“忽悠”了。他在河北區的一家餐館刷卡就餐時,參加了商家與銀行推出的“滿**元贈銀行卡積分”,而到銀行的對賬單寄來時,他發現這筆交易記錄的獎勵積分是零。與他有相同遭遇的一些市民也反映,他們投訴這種虛假促銷時,商家把責任推給銀行,銀行又推給商家。
這種扯皮問題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銀聯人士追查一些投訴案例發現,原來是商戶在刷卡交易類型上造假。在刷卡交易類型上,餐飲類商戶的手續費是2%,而一些批發市場商戶的手續費是單筆最高封頂50元。為減少刷卡手續費的支出,一些餐飲商戶向銀行造假申請為批發類商戶。而銀行系統中把促銷活動默認為餐飲類商戶,但收銀機具是按批發類商戶上傳的數據,因此銀行系統中就沒有把獎勵積分打到持卡人賬戶上。為商戶安裝收銀機具的銀行負有審核失察的責任,在銀聯的干預下,銀行糾正了商戶的造假行為。銀聯人士表示,在接到類似的投訴后,他們將重點檢查銀行的責任,保障持卡人利益。
金融IC卡防偽功能大幅提升
警方曾破獲一些磁條卡被復制的案件,本市正在積極推行新型的金融IC卡,人們對此卡的安全性很關注。
據銀聯人士介紹,金融IC卡的存儲介質是芯片,銀行卡防偽功能被大幅提升了。目前,按照人民銀行的要求,由中國銀聯牽頭,各主要發卡行參與實施的金融IC卡受理終端改造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在本市,人們不久就可以刷最新型的金融IC卡乘坐公交車、地鐵。天津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在半年內將完成其所有的遍布在公交、出租、地鐵、輕軌、停車場、便利店等地受理終端改造,使之可以受理金融IC卡,讓人們感受到刷卡支付的安全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