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輸液有兇險應審慎
繼航空總醫院做出有效嘗試后,安徽省衛生計生委日前也出臺政策,向過度輸液舉起了“手術刀”。
8月18日,安徽省衛生計生委發出通知,確定了門、急診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及兒科共計53類不需要輸液治療的常見多發病,包括普通感冒、上呼道感染、小兒腹瀉等。并明確只有在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以及出現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這三種情況下才使用靜脈輸液。醫療機構每月隨機抽查處方進行點評,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將于發文三個月后組織對省直醫療機構檢查并對各地醫療機構進行抽查,檢查結果將對全省進行通報并納入對各地的目標考核。
但也應該認識到,遏制過度輸液絕不僅僅是醫療機構和醫生的責任,患者要轉變“只有輸液才能見效,才好得快”的認識誤區,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原則。
航空總醫院呼吸專家鄒水蘭認為,醫院和醫生有必要讓患者知道,相比口服和肌肉注射,輸液是公認最危險的給藥方式。由于輸液是一種侵入性、有創傷性的給藥方式,藥物通過針管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救治起來很麻煩。輸液器具、消毒和配藥時操作不合格,輸液的過程還會成為一道橋梁,讓病毒、病菌能夠輕松進入人體。即使消毒、操作都合格了,也存在著不溶性微粒殘留體內的風險。
專家指出,感冒輸液并不比吃藥好得快。著名藥物不良反應專家孫忠實教授稱:“在所有輸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公眾也應該理性認識到,為了自身健康,能不輸液就不輸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天問一號“驚鴻一瞥”!神秘阿特拉斯彗星特2025-11-06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