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的是馬龍論文2的摘要、關鍵詞與潘瑩論文居然也是一字不差。
潘瑩論文的摘要是: 面對我國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專家提出諸多解決方法,但側重點各不相同。我國現在的基本狀況是因內需不足導致第三產業發展緩慢,進而影響就業。而內需不足又與公共福利的缺失有密切關系。本文從公共福利的角度對我國目前的就業問題做了分析,通過加大公共福利的支出,減輕人民的生活負擔,進而提高內需、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就業。關鍵詞是: 就業;公共福利;經濟發展。

潘瑩論文摘要、關鍵詞
而馬龍論文2的摘要是: 面對我國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專家提出諸多解決方法,但側重點各不相同。我國現在的基本狀況是因內需不足導致第三產業發展緩慢,進而影響就業。而內需不足又與公共福利的缺失有密切關系。本文從公共福利的角度對我國目前的就業問題做了分析,通過加大公共福利的支出,減輕人民的生活負擔,進而提高內需、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就業。關鍵詞則是: 就業;公共福利;經濟發展。

馬龍論文2的摘要、關鍵詞
正文高度雷同
滕建華論文的正文共分為“被動的工業化形成了 兩極產業結構 ”、“畸形的城市化導致了 兩極城鄉結構 ”兩部分。
澎湃新聞記者比對發現,馬龍論文1正文同樣也分兩部分,每一部分的小標題都與滕建華論文完全一致,馬龍論文1每一小部分的內容與滕建華論文近乎完全一致,只是在要點個數或要點內容描述上做了刪減。
例如,滕建華論文正文第一個一級標題下的二級標題是“兩級產業結構”,用“第一”、“第二”、“第三”分三段展開。

滕建華論文正文部分
而馬龍論文1中,“兩級產業結構”下的1.1、1.2兩個部分與滕建華論文中“兩級產業結構”下的“第一”、“第二”點幾乎也是只字不差,完全一致。

馬龍論文1正文部分
不僅如此,馬龍論文1的導語也與滕建華論文的一模一樣,這僅僅是上述兩篇論文導語和正文雷同的一部分,比對發現馬龍論文1的正文其他部分也基本是照搬滕建華論文。
此外,馬龍論文2與潘瑩論文的三個一級標題、正文主體部分也基本一致。
例如,潘瑩論文的第三個一級標題和正文是:“三、發展基本公共福利、擴大內需,拉動就業。發展公共福利,教育、公共醫療、住房是關鍵。三者都屬于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還具有公共品和準公共品的特征,因此國家有義務承擔主要責任,減輕人們支付的公共福利負擔,促進消費,擴大內需,進而發展第三產業、帶動就業。首先在住房方面,大力發展廉租房,擴大廉租房的受益群體面積,建立科學的配套資格審查制度。并設立和提高超面積住宅消費稅,限制個人購房數量。讓更多的住房困難者享受到政府的住房福利。其次,教育方面,國家應該加大教育投入,降低個人的教育成本。在繼續貫徹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適度提高義務教育的層次,對困難群體進行教育補助,限制高等教育的收入升級,甚至可以適度降低高等教育的收費標準。再次,醫療方面,應建立全民的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在其中應承擔主要責任,降低個人的醫療支出。建設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同時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使基本醫療保障成為一項優越的公共福利。如果政府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到位,城鄉居民用于教育和醫療的支出比重得以降低至世界平均水平,那么我國的居民消費率就可以從目前的38.2%提高到41.3%,最終消費率可由目前的52.1%提高到55.2%,比目前水平高出3.1個百分點,每年就可以多創造出300多萬個崗位,從而大大緩解就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