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踏自動化裁切車間里,工人操作自動化裁斷機制作鞋面。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攝
11月13日,記者來到位于晉江市池店鎮東山工業區的安踏集團品牌中心,承重超過1噸的“噸位鞋”、重量僅99克的“氫”跑鞋等創新產品令人目不暇接。鞋墻上,一雙以白色為主,黑、灰為輔的跑鞋尤為醒目。“這是‘前掌之王’款C10 Pro跑鞋,中底的能量回歸率高達90%,意味著跑者每一次蹬地的力量,都能被最大限度轉化為向前的推進力。”安踏集團創新實驗總監鄭志藝說。這款跑鞋,于今年9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贈予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奧運長跑冠軍貝克勒對這款跑鞋十分青睞,曾穿著它在瓦倫西亞刷新40+年齡組世界紀錄。問世短短一年時間,C10 Pro跑鞋已陪伴180多位運動員站上領獎臺。
安踏從家庭作坊式工廠起步,心無旁騖做實業,發展成為國內運動鞋龍頭企業。這家以“永不止步”作為品牌口號的企業,“把一雙鞋當成一個科技產品去做”,是其“制勝法寶”。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戰略任務,其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首位。“這些核心部署為民營經濟未來發展指明方向,讓我們倍感振奮、信心滿懷,堅定了安踏心無旁騖聚焦主業,扎根中國市場、服務國家戰略的信心與決心。”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說。
“一雙鞋”背后的“黑科技”
13日,安踏集團創新實驗室里,工作人員正激烈討論“安踏人工骨骼科技”項目的細節。記者見到,鄭志藝手上拿著一只載有芯片、紋有電路、安裝了碳纖條的鞋底。“通過芯片能夠控制這4根碳纖條。看,當你上場時,它像骨頭一樣往前伸,起跳高度增加3.7%、剛度增加50%。當你下場時,它會往后縮,剛度降低,穿著更舒適。”鄭志藝解釋道。
該項目是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攜手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等,將人工智能算法、機器人技術、柔性材料設計、人體生物力學等有機結合取得的成果,在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獲得銅獎。
成立于2022年的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十四五”期間安踏構建起支撐集團全球化戰略“創新引擎”的一個生動縮影。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鄭志藝認為,這與安踏的一貫做法不謀而合:“安踏已經把創新基因融入血液,從李發彬‘金雞獨立’的‘振岳’舉重鞋,到用‘氮科技’打造的新一代跑鞋,再到搭載了可用腦機控制碳板的‘金剛狼’籃球鞋,都見證著安踏‘永不止步’的創新步伐。”
在體育用品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安踏依托運動科學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加強與清華大學、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出了“安踏膜”“柔心紗”等多款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產品、技術。“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在新材料、新工藝上不斷突破,將實驗室的智慧成果轉化為市場上的明星產品。”鄭志藝說。
數據顯示,安踏已構建起由全球7個設計研發中心、7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250多位專家、800多家供應商共同參與的“全球開放式創新生態網絡”。過去10年,安踏累計投入200億元用于創新研發,累計申請專利超6000項,位居中國體育品牌前列。
含金量背后的含綠量、含智量
今年上半年,安踏的營收逆勢上揚,創歷史最佳中期業績。秘訣何在?在與安踏工作人員共學四中全會精神的過程中,記者探尋答案。
晉江,安踏全球智慧創新產業園,機器轟鳴聲中,多棟樓房已封頂。“建成后,這里將配備全球運動科學實驗室、全球科研創新中心、全球鞋采購中心和運動鞋數字化智能工廠等,成為安踏‘創、產、研、供’的低碳綠色智慧園區。”安踏集團工程副總監趙世忠介紹。
廈門,安踏智能工廠,高效運轉的生產線上,各種服裝配件沿著軌道在空中“飛舞”,5G運料機器人閃著燈在地上“狂奔”。安踏的服裝智能工廠實現了生產全流程串聯,生產周期縮短25%。
當傳統印染廠還在面臨高效與環保的兩難選擇時,安踏面料的一場“綠色魔法”,提供了一條雙贏的路徑:通過特殊工藝,將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捕捉聚酯纖維(俗稱滌綸)。這是安踏沖鋒衣的創新面料之一,擺脫了傳統生產模式對石油化工提取的過度依賴。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
2024年,安踏集團可持續產品占比突破30%,推出了26款碳中和認證產品,可持續包裝占比提升至36%。向高端升級,為綠色提標,如今,安踏還將人工智能確立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不久前,安踏集團提出“AI365戰略”,并發布體育用品行業首個AI設計大模型——安踏靈龍大模型。以安踏旗下斐樂品牌為例,其網球鞋傳統設計周期為3個月左右,但有了AI參與多個環節并與設計師協作,周期縮短到40天以內。據介紹,安踏將秉持“AI365”戰略,計劃3年內實現“AI滲透率超50%、創造50億+價值”的目標。
鏈主背后的“共生體”產業鏈
福建普斯特服飾有限公司,距離安踏(晉江)總部僅幾公里遠。車間內,隨著機器的運轉,紗線被不斷牽引到下方的織槽中,編織出強韌的科技紗線鞋面。這款鞋面的耐磨測試高達20萬次,為行業標準的8倍,已被用在安踏最新推出的安踏DIN30鞋上。
“10多年前,普斯特在針織衫生產業務上走下坡路,卻因在橫機編織領域的獨特技術吸引了安踏。安踏派出技術團隊指導,幫助我們將飛織技術應用在鞋面材料中。從第一筆120萬雙的訂單開始,普斯特現在成了安踏鞋面織物最大的供應商。”公司副總經理蔡燦榮說。
在“太空跑鞋”的落地過程中,安踏協同鴻展模具等各環節供應商,不斷進行工藝嘗試,不斷取得技術突破。
鏈主強,產業鏈就強。安踏整合產業鏈各環節的資源,形成網狀產業集群結構,加強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且優先保護合作伙伴。今年9月,安踏新推出的“風暴甲”沖鋒衣,搭載了“無氟安踏膜”。這是“安踏膜”的升級版,最初決定將該技術用于量產時,安踏就以10萬件訂單鎖定產能,助力供應商攤薄成本、優化工藝。最終,市場的認可給供應商的協同創新帶來了持續動力,助力第一代“風暴甲”累計銷量達百萬級。
安踏從資金、技術、創新資源等多角度賦能合作伙伴,牽頭成立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推動合作伙伴建立研發中心、材料創研中心、鞋底科技研究院等,共建全價值鏈創新網絡。
“未來5年也是安踏集團實現‘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愿景的關鍵5年。我們將響應‘十五五’規劃,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聚焦產業升級,強化創新供給,深耕國內大市場,整合全球資源,強化核心競爭力,帶動產業鏈一起向世界級的企業邁進,提升中國體育產業的國際話語權。”丁世忠說。(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學習手記
堅定信心,續寫更多發展奇跡
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在與安踏集團的企業家、工作人員共學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時,記者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有了更深的體悟。堅守主業,是以安踏為代表的閩企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制勝法寶”。
實體經濟是福建發展的優勢所在。近年來,福建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省現有超千億產業集群20個。泉州現代體育產品集群是福建唯二入選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以休閑體育為特色、紡織鞋服為核心,融合石油化纖、體育器械、體育服務等眾多行業領域。
安踏作為產業鏈上的“鏈主”企業,面對全球競爭,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它勇闖科技“無人區”,以全鏈路數字化重塑產業效率,聯合供應商、院校、研發機構等上下游協同創新。它創品牌、拓產品,向世界級企業躍遷,聚合起搬不走的產業集群。安踏為中國傳統產業的新質生產力轉型,提供了一個頗具說服力的樣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中國—東盟經貿文化交流展開幕 機器人、機2025-11-18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