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龍頭引領,產業成長拉開了框架。政策的著力點,更加注重對產業體系的統籌。去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圍繞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等,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和經濟綜合競爭力;出臺《福建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對接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適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根本要求,推動制造業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增強競爭的新優勢。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大考”面前,福建又在政策設計的層面,為改革尋找最核心的“發動機”。今年年中召開的省委九屆十六次全會,同時關注并討論了創新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大議題,審議通過《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和《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方案(2016-2018)》,將二者作為一個整體、一項系統工程,協調配合、統籌推進,用創新解決改革動力問題,用創新引領發展。
按照福建省“十三五”規劃,“加快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產業升級版”將是貫穿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實現這一目標,出路在于動力轉換,抓手在于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有省委省政府的精準把脈,科學施策,福建的改革“答卷”將會更加精彩。
優化布局,帶動整體躍升
優產業,首先優結構、優布局。
“進一步明晰福建省主導產業、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主攻方向,瞄準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標準,開展對標提升。”省長于偉國要求。
早在2013年底,福建省政府就針對石化等7類產業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等10大區域的產業布局出臺了指導意見。框架確定,福建按照集聚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優化發展、良性發展的目標,更加著眼于產業結構的協調和生產力的優化布局,進而打造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
尤其是最近兩年,幾個大項目在福建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古雷煉化一體化、福州京東方面板、廈門聯芯國際集成電路、泉州晉華集成電路存儲器、莆田高世代面板……承載了福建補齊結構短板的期望。
“推進這些項目,其效應不僅是突破產業關鍵技術、核心技術,而且將帶動產業鏈缺失環節的填平補齊,延伸拓展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真正打造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產業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四海認為,這正是福建加快動力轉換接續、蓄積發展后勁的關鍵所在。
產業結構向適度高水平重化邁進,一直是福建產業強省之夢。如今,夢想照進現實。沿海岸線自北向南,環三都澳高端不銹鋼,江陰半島化工新材料,湄洲灣、古雷半島煉化一體化等產業集群,在改變產業結構“輕重比”的同時,讓福建產業“舊貌換新顏”,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電子信息產業大項目破除“缺芯少屏”格局,在短時間內形成了產業鏈的集聚完善,使這一主導產業迅速做強做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馬腿村“美麗休閑鄉村”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2025-11-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