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2015年全國14448人因溺水喪命,年齡為10歲至24歲,這個數字僅次于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近日天氣炎熱,福建省內發生了幾起意外事故,已有多名少年溺亡。每年暑假都是溺水事故多發期。結合福州的實際情況,發生溺水有哪些現實原因?遇險如何自救、救人?下水游泳或海邊游玩要注意哪些事項?福州晚報記者日前獨家采訪了每年都參與福州溺水事故救援的東海救助局福州基地。
【危險水域】西河泳場外圍江中福清東張水庫周邊
根據東海救助局歷年救助數據分析,溺水主要是因為失足落水不會游泳或者游泳發生意外,4分鐘至7分鐘就能導致死亡。
去年,東海救助局福州基地參與了福州地區20多起溺水事故救援。閩江水域、登云水庫以及長樂、福清、連江等事故多發水域都是他們開展救援的范圍。該基地有關人士分析,溺水傷亡的原因大致分五類,首先是意外落水,這種后果往往最嚴重。在登云水庫溺亡者中,就有因為堤壩青苔濕滑,不慎落水被溺死的。
其次是不了解水域情況。在不了解水深、流速等水下情況時,容易溺水。若水下有暗礁、暗溝、暗流,會形成漩渦,將人吸入水中。閩江水域就屬于這類水情復雜的,野泳風險很大。長期負責閩江西河段救護的冬泳隊人士也認為,西河游泳場外圍的閩江水域安全性很差,這與閩江漲退潮有直接關系,游泳者容易遇險。
第三,在情況復雜的危險水域的事故多發地,一般有勿下水游泳的警示牌,但一些人視而不見。據了解,福清東張水庫周邊和渠道沿線,安裝了數百面防溺水安全警示牌,仍有人冒險下水。無獨有偶,閩江公園沿線每隔一段距離就有警示牌,昨日午后適逢漲潮,仍有人不顧危險在江中野泳。
第四,高估自身游泳能力也會有溺水風險。“一些游泳者過于自信,不帶浮具下水。有人有從眾心理,看到戲水的人多,就以為無危險,不注意防護。”相關人士特別提醒,若在海域游泳,需要加倍的耐力及體力才能達到泳池里的同等距離,千萬別高估自己。
第五,游泳時做危險動作容易發生危險,比如在水中打鬧、壓人入水,易造成窒息;水下有雜物時,潛水、扎猛子等動作易使人被不明物纏繞;當水深不夠或有礁石等障礙物時,還容易骨折或頸椎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