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召開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工作推進會。會議明確,在承擔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較多的省級部門全面開展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
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即審批事項向一個內設機構集中、機構成建制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行政權力與公共服務事項辦理向網上辦事大廳集中,做到事項進駐到位、窗口授權到位、電子監察到位。
2014年5月和2015年11月,我省分兩批在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司法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和省安監局等8個單位,開展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試點。
政府職能轉變。通過改革,原來負責審批的處室轉為負責制定審批規則、擬定政策措施、調查研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重審輕管、以審代管的現象得到明顯改觀。
權力運行規范。通過改革,各審批環節的責任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權力由“幕后管理”轉為“幕前亮相”,行政審批自由裁量權得到有效規范,“暗箱操作”和“潛規則”得到有效杜絕。
辦事效率提高。8個試點單位以及省發改委、省地稅局均實行“一個窗口”受理,并實現“一站式”服務,有效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人難找、事難辦”問題。同時,所有入駐行政服務中心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實行網上辦理,在部門內部進行流程再造,在部門之間并聯審批,有些審批事項提速90%,有的審批事項材料精簡70%。
“下一步,我省將按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的思路,全面開展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將簡政放權和職能轉變向縱深推進。”省審改辦負責人表示。
設立實體性服務大廳的部門,將全部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納入服務大廳集中受理。同時,將審批和服務事項進駐網上辦事大廳,年底前實現全省90%以上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網上預審或辦理。
我省還將重點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應用,開展網上驗證核對,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個標準、一網通辦。其中,凡是同類的審批和服務事項都要“同標準審批”,做到“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凡是能通過網絡共享復用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企業重復提交;凡是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
此外,凡是辦事指南明確的條件外,不得自行增加辦事要求、環節和證明材料,讓群眾明明白白辦事。
采訪手記>>>
力破堵點、痛點和盲點
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實質上是對部門長期形成的利益格局的調整、權責關系的重塑、管理模式的再造、工作方式的轉型。在新形勢下,加快推進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意義重大。
有利于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從當前實際來看,發展地方經濟,軟環境和硬環境一樣重要。抓好審批職能、審批機構和辦事平臺的集中,才能更好地整合政務資源、完善服務平臺、創新工作機制,切實解決環節多、耗時長、來回跑、成本高等“辦事難”問題,提供高效率、零障礙、低成本、便捷化的優質服務。
有利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經濟領域新業態新主體大量涌現,創新市場監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提高。推進“三集中”改革,才能更好補齊監管短板,切實把“誰審批、誰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到具體監管事項的各環節,進一步提升市場監管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有利于完善政府組織結構。推進“三集中”改革,不僅有助于打破以往部門業務處室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權責運行模式,也有助于進一步理順部門內部分工,將一部分工作人員從具體的行政審批事務中解脫出來。
當前,這項改革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有的部門重視不夠,思想認識不到位,改革推進不平衡;有的窗口崗位人員配備薄弱,聘用人員較多,一線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仍需提高;有的授權不到位,行政服務中心虛設,“體外循環”問題仍存在。
因此,各部門要積極探索好用管用的辦法,努力破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干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讓企業和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記者 王永珍 戴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