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機:內部做工出乎意料 散熱表現一般
擰下機身背部的8顆螺絲即可拆下機身底部蓋板,大家拆機時注意機身D面頂部中間的腳墊下還隱藏一個蓋板,拆卸時需要注意。透過機身內部來看,PCB板為高端機型中常見的黑板,雖然這點不能直接體驗設計和做工,但通過觀察其零部件的擺放、焊接,乃至金屬屏蔽罩的設計,筆者認為小米筆記本Air 13內部做工在同價位機型的確為一流水準,雖然存在少量飛線,但是不影響整體的評價。
擴展性方面,小米筆記本Air 13也十分高調的宣傳自己可以支持第二根內存插槽,這在輕薄型筆記本確實少見。因為目前輕薄型筆記本絕大多數配備的SSD,但是SSD由于成本較高,多數入門機型往往有只有128GB的固態硬盤,難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于是乎,為了解決目前輕薄本的這個痛點,小米筆記本Air 13預留第二個M.2固態硬盤位,讓大家可以輕松擴展電腦的容量,而不用再隨身攜帶移動硬盤等外接設備。但是,預留的硬盤位為mSATA通道M.2接口,而機身內置的固態硬盤則為PCIe通道的M.2接口,這或許也是出于成本考慮,可以理解。
機身內部超過1/3的空間屬于電池組,小米筆記本Air 13配備了一塊容量為39Whr的鋰聚合物電池,由LG提供,且左右兩側的揚聲器音腔較大。
小米筆記本Air 13采用單銅管、雙風扇散熱設計,兩個散熱風扇均連接銅質散熱片。
從轉軸內側來看,小米筆記本Air 13的散熱出風口位于機身轉軸內偏右側,左半部分并沒有開孔。而其它品牌的輕薄機型在同為轉周內散熱出風設計的同時保持左右風扇設計,并非兩個風扇并聯式設計。
在了解散熱布局后,接下來筆者通過AIDA 64軟件中附帶的系統穩定性測試工具來測試,測試過程中保持對處理器和獨顯進行持續讀取,經過15分鐘后進行熱成像分析。透過熱成像圖來看,機身C面的熱量主要集中在鍵盤左側靠中間區域和轉軸靠右側區域,最高溫度位于轉軸右側,為53.3度;而機身D面的熱量主要集中在轉軸出風口對應區域和下方的散熱進風孔,最高溫度為51.9度。由此來看,小米筆記本Air 13的散熱表現同樣中規中矩。
至于原因我們也不難猜出,由于小米筆記本采用全金屬機身設計,金屬材質的優勢是導熱快,散熱也快,在持續讀取狀態下機身內部熱量不斷散出,讓機身的溫度始終偏高,這也是金屬機身筆記本的通病。不過,日常正常使用則基本不會出現此情況,若在游戲運行狀態下散熱可能并不會特別理想。
總結:做工出色 性價比優勢不明顯
在評測總結之前,筆者需要在介紹一下小米筆記本的其它特性。小米筆記本內置小米同步 軟件,登陸小米賬號即可同步通訊錄、照片、短信、查定位等等,同時還能查看小米社區、小米官網,目前來看這個軟件更像是小米云服務網頁版的簡易客戶端。
同時,在發布會上雷總還講到小米筆記本還支持小米手環2免密解鎖,不過前提是需要基于微軟還為推送的Windows 10 RS1版本,因此目前我們暫時無法體驗,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關注稍后的體驗。
綜合來看,小米筆記本Air作為小米進軍PC行業的首款作品,其有著脫俗的設計和出色的硬件做工,這兩點足以超出傳統PC廠商的現有產品。而且以筆者的經驗來看,小米筆記本Air的多向指標確實超出行業同類產品,雖然工程機中存在少許不足,但這對于剛剛起步做產品的公司來講已經是邁出了相當大的一步。
購機資訊》》小米筆記本Air上市預訂發售時間官網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