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7日訊(記者 王城)“隨著新聞產業和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食品安全和輿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謠言,特別是網絡謠言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惑,給產業發展帶來很大沖擊。凈化網絡空間,打擊食品謠言,傳遞科學信息,培育理性社會,已經成為全社會和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明珠出席7月6日召開的2017中國食品辟謠論壇時表示。
王明珠指出,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除了政府部門,還需要產業、學界、媒體以及消費者共同參與,形成全覆蓋齊動員的治理格局。“今天新華網舉辦食品安全辟謠日活動,綜合運用法律、道德、傳播、科技等手段,共同治理食品安全的謠言。這是社會各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食品安全監管與傳播方式的一個有益的嘗試,是實現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一次良好實踐。”
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副主任周展科表示,中央網信辦積極推動網站依法辦網,履行主體責任,同時強化社會共治,大力整治網絡謠言。去年,全國各級網絡舉報機構共受理舉報4080萬件,其中謠言類舉報12.2萬件。
為進一步加強網絡謠言治理,周展科對互聯網企業以及網絡媒體提出四點倡議。第一,堅持依法依規辦網。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絡行為,拒絕傳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信息,以及任何形式的虛假信息。第二,堅決抵制網絡謠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認真核實網絡信息,確保信息全面真實、客觀。不轉載、不傳播、不炒作網絡謠言或傳言。第三,積極開展網民媒介素養教育。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網民文明上網、理性發聲,不傳謠,不信謠。第四,自覺接受公眾監督,積極設置舉報部門,開通舉報渠道,建立舉報隊伍,及時受理處置網民的投訴和舉報。
“在網絡社交媒體環境下,謠言傳播逐漸呈現碎片化、煽情化、故事化和放射性的特征。此外,由于網絡環境特殊,更是加劇了防控謠言傳播的復雜性。”的情況下,如何更有效率地防治網絡謠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學研究室主任孟威認為,這直接關系到社交媒體中社交平臺機構、專業新聞媒體、個人與公眾、政府管理者四者的主體責任構建。在履行好各方面主體責任的前提下,合力共建誠信網絡建設。其中,社交平臺機構需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完善媒體的誠信制度,不能以犧牲真實、誠信和公共利益為代價來獲取利益,要建立有效的責任制度與之配套,從而吸引和引導公眾增強共識和力量。
“食品謠言傳播影響比較大的群體,有兩個特征。一是年齡特征,我們叫50后、60后,二是學歷,具有初中和高中學歷的人群。”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為什么50后、60后群體對食品謠言傳播得更廣泛一些,我想有三個原因。”張永建認為,首先是健康需求。50后、60后對健康的需求更高,這意味著科普工作要精準傳達到這些群體中。二是這些群體之前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報紙、電視、雜志,現在接觸到互聯網,會用微信、微博,獲得的信息量更大了,但恰恰網絡上的很多食品信息是不準確的,甚至有很多謠言,讓他們接收到了錯誤信息。三是對食品專業知識了解不充分。
“如今,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不但重視,而且敏感。只有對謠言傳播的原因充分分析,才能設計出更科學、更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張永建說。
謠言泛濫的地方莫過于各式各樣的社交平臺,如何阻斷謠言的蔓延,成為社交平臺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會上,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副總監尹雪賡表示,阻斷食品謠言,一方面要提高民眾的媒介素養,讓其對謠言有分辨能力;另一方面,應通過謠言散播平臺的創新,使得謠言實現反向覆蓋。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表示,面對謠言,所有企業都應當積極行動,主動承擔自身責任。“在我看來,謠言的產生、公眾對謠言的誤信,從側面反映了消費者信心不足以及消費信息的不對稱。這值得我們企業重視與反思。”伊利副總裁張軼鵬表示,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整體處于歷史最好水平。但食品謠言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整個食品行業的聲譽,損害了公眾利益。面對這種局面,企業應開展一系列措施,積極參與到治謠、防謠的工作中來。
安利公共事務總經理翟明翯以“塑料紫菜”謠言為例,談起謠言對食品企業的傷害,“還記得有關紫菜的謠言嗎?據福建紫菜工業協會的副會長介紹,在謠言產生之前,一噸紫菜的售價大概在9萬到10萬元,謠言發布后,每噸紫菜的價格僅僅是3萬至5萬元。整個紫菜加工行業保守估計損失將達到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如果進一步惡化,造成行業消亡,損失將高達數十億元。”
翟明翯說,類似這些指向食品行業的謠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損失,更有無法進行測算的品牌聲譽的損失,消費者一旦輕信謠言,不再消費,這種名譽權的挽回,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他也相信,通過政府主流媒體以及各個行業協會乃至企業組織起來,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傳播科學知識,維護食品行業形象,通過不斷提高公眾素養,不斷地加強企業誠信建設,最終實現為整個食品市場創造出一個清朗空間。
活動當日,“中國食品謠言智能預警處理平臺”正式上線。據了解,該平臺主要是依托混合云平臺,實現新聞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以及國外媒體網站等謠言渠道的實時監測,將為廣大網民提供一個便捷、權威的謠言查詢及科普平臺,同時隨著這一平臺功能的完善,將實現全網監測、及時報警和聯合處置,將為廣大用戶提供一套處理謠言的快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