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武圣俊)2013年開始的“光盤行動”倡導大家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一時間得到社會各界的響應。“光盤行動”從開始到今天已經過去了4年,勤儉節約的消費理念是否已經深入人心?又有多少人還堅持著將“光盤”進行到底呢?
校園食堂飯菜自選
6月15日12點30分,正值學生用餐高峰時段。北京市海淀區某高校的食堂里,取餐窗口前熙熙攘攘,餐廳里坐滿了吃飯的同學。
筆者發現,“光盤行動”的宣傳畫和倡導節約糧食的宣傳標語在該食堂隨處可見。吃完飯往殘食臺送餐具的學生排起了長隊。通過觀察殘食臺,筆者發現很多同學送來的餐具里都有著不同分量的殘羹剩飯。
一位女生將一碗看著沒動筷子的面條放在殘食臺后揚長而去,而她背后就是光盤行動的宣傳標語:“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盤,定要一干二凈。”
筆者在殘食臺觀察了10多分鐘發現,大概半米高的泔水桶已經裝了1/3。食堂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一天下來這樣的泔水桶要裝滿3桶左右。
北京市大部分的學生食堂都有“小份菜”“小碗菜”的服務。在衣食無憂的今天,雖然大部分同學都非常認同“光盤”的理念,但是,由于這對學生們來講并不是硬性要求,全靠自覺,所以食物浪費現象在校園食堂里時有發生。
筆者走訪多家校園食堂發現,為了解決浪費問題,很多學校的食堂都推出了自助選菜服務,學生可以按照個人喜好與飯量以自助的方式自己選餐,盛好飯菜后按重量收費。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吃多少就打多少,喜歡吃什么就吃什么,自然盤子里的食物都被吃得干干凈凈。
自助餐仍是“重災區”
6月18日晚上6點,筆者走訪了北京市豐臺區某商場內的一家自助餐廳。該餐廳晚飯價格為89元一位,為了防止顧客浪費,另外加收10元押金。
餐廳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餐廳雖然有剩余食物按重量補交餐費的規定,但是實施起來非常困難,因為很少有顧客可以做到“光盤”,多收10元錢是給顧客提個醒,服務員也會提醒顧客不要浪費,但是浪費現象還是比較普遍。“扶著墻進來,扶著墻出去”是人們吃自助餐的真實狀態。一些消費者抱著自助餐少吃就是賠本的心態,吃不下了還要多拿。筆者在餐廳觀察發現,很多食客用完餐離開之后,桌子上多拿的水果、烤肉、甜點卻都“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工作人員表示,這些浪費的食物只能當做垃圾處理。
“剩宴”仍然存在
中國人注重禮儀,婚慶喜宴更是要講究排場,一場宴席下來通常會造成大量的浪費。
筆者從某網絡婚宴預定平臺了解到,在北京市,人們辦婚宴一般價格在每桌3500元左右。菜品分量、口味依然是消費者的首要考慮因素。
筆者電話咨詢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附近的一家承辦宴席的酒店。酒店工作人員為筆者介紹了3699元的婚宴套餐,并表示這是很普通的檔次。筆者詢問飯菜分量是否夠一桌人吃,工作人員表示“絕對夠吃,宴席到了后面基本上就沒人吃了”。“光盤行動”在4年前興起的時候,很多餐館都積極響應,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服務。
6月19日,筆者電話詢問了5家餐館,沒有一家可以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務。這幾家餐館的工作人員都表示,平常沒有遇到過有這種需求的顧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勤儉節約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一桌盛宴也并不是表達對親朋好友重視的唯一方式。“光盤行動”開展至今,雖然有人行動力不足,但是很多人都在嚴格要求著自己把“光盤”到底,節約光榮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網絡上,曬光盤已經成為了讓人自豪的事情。很多網友將自己的每頓飯都吃得一干二凈,然后曬照片分享出來帶動更多人綠色消費、節約糧食。在網友心中,綠色消費、勤儉節約就是正能量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