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任震宇)同一品牌、型號的商品,線上電商價格總比線下實體店的要便宜,它們的質量是否一樣呢?這恐怕是不少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6月28日公布的《部分商品線上線下質量、價格調查報告》顯示,線下樣品與線上樣品價格差越大,線上樣品越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該報告是中國消費者協會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分別通過電商平臺和實體店采集同個商品樣本,并深入調查線上線下商品質量及價格情況后制作的。檢測所涉及的商品均從線上線下渠道購買得到,并保證了線上線下商品的一致性。所有樣本分別委托中國檢科院綜合檢測中心、京檢頤和北京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在被檢測的62對樣本中,共有5對樣本部分指標項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其中包括4對服裝樣本和1對化妝品樣本。本次調查共涉及線上線下同個式同型號樣本60對,存在被檢測指標項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樣本有3對;其余2對樣本為線上線下同品牌不同型號產品,均存在被檢測指標項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情況。
價格方面,調查發現,線上與線下采購價格差在30%以上的樣本有16對,其中被檢測指標項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樣本有3對;線上與線下采購價格差在11%-30%之間的樣本有24對, 其中被檢測指標項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樣本有2對;線上與線下采購價格相差不超過10%的樣本有22對,沒有發現被檢測指標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情況。
從價格對質量的影響看,線上線下價格差越大,線上樣本出現質量問題的風險越大。檢測出質量問題的5對8個樣本中,3對樣本線上與線下采購價格差在30%以上。
在被檢測指標不符合標準的樣本中,主要問題是個別樣品出現標識(纖維含量與說明不符、標識不符合標準)、性能(起球指標不符合標準、頂破強度指標不符合標準、透氣率指標不符合標準)等質量問題。
在標識要求方面,部分被檢測指標不符合標準的5對8個樣本中,共有2對3個樣本存在纖維含量與說明不符情況;3對3個樣本檢測出標識不符合標準。
在性能要求方面,2對2個樣本檢測出起球指標低于企業明示標準;1對2個樣本檢測出透氣率不符合標準要求;1對2個樣本檢測出頂破強度指標不符合標準。
此外,根據調查檢測結果,有1對2個樣本檢測出污染物鉛含量超出標準要求;1對1個樣本檢測出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不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