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任震宇)6月22日,由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全球商品采購中心共同發起,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聯合主辦的“中央監管結算倉”項目建設座談會在京召開。會上宣布,今年計劃在華南、華中、西南、華東、環渤海等中心城市和邊貿城市進行“中央監管結算倉”布局。
電商碎片化難題
據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總裁潘旺的介紹,所謂“中央監管結算倉”,是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與商務部下屬的全球商品采購中心合作,推出“G2G”(即政府與政府)合作模式,以央企為主體,以國家檢驗檢疫標準為導向,以國家行業組織為紐帶的模式,有效解決海外供應商身份認定、跨境商品監管。在此基礎上,依托中央監管結算倉,實現上下游企業的閉環結算。為國內的小電商,包括中小買家通過平臺提供優質優價的國外品牌商品。
簡單來說,就是由全球商品采購中心和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在進口國進行集采并進口,由國家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鑒定,跨境電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的電商企業、創業平臺、連鎖便利店等線上線下渠道可以通過共享模式對監管倉里的跨境商品進行分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王健認為,“中央監管結算倉”符合目前跨國電商的碎片化趨勢。他說:“全世界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發展讓全球貿易已經出現了碎片化。眾多的中小企業,甚至于消費者直接參與全球貿易,直接在互聯網上買全球賣全球。”
電商碎片化的一個代表現象就是國內微商的大量出現。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微商,已經成為電商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這些微商中,銷售海淘產品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與亞馬遜、蜜芽、小紅書、網易海淘等海淘巨頭相比,這些微商多為創業平臺項目甚至是個人兼職活動,銷售的東西單體量少,但總體規模十分龐大。億邦動力首席分析師趙楠告訴記者,他在韓國機場看到,機場大廳幾乎被發往中國的包裹占滿,這些包裹大多數是微商通過各種渠道訂購的韓國化妝品、面膜之類的產品。
碎片化的貿易帶來兩大難題,一是由于國內買家的激烈競爭,抬升了采購價格,尤其是對一些受歡迎的“爆品”的追逐,使得“爆品”采購價格上漲;二是對產品質量、真偽的鑒定難題,碎片化的跨國貿易使得單體商品量少,總體數量卻十分龐大,而微商們又普遍實力較弱,沒有對商品進行鑒定的能力。
中央監管結算倉的出現,為解決這兩個問題提供了途徑。
破局“買啥啥貴”
在全球商品采購中心主任許京看來,“中央監管結算倉”的一大作用,就是要解決中國企業“買什么,什么貴;賣什么,什么便宜”的尷尬問題。
許京對記者說:“我曾跟隨我國的貿易代表團去紐約買大豆,幾乎是剛落地,交易市場上的大豆價格就迅速上漲。談完交易,回到北京,大豆價格開始跌。出口更是如此,幾家中國企業競相壓價,結果壓到幾乎沒有利潤可言。”
在許京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可以借鑒沃爾瑪的“集中采購”模式,該模式掌握了很強的議價權,最終影響到定價。另一個可借鑒的例子是日本的進出口商社模式。日本的進出口貿易長期掌握在三井、三菱、伊藤忠等9個大型綜合商社手中,在采購或者銷售時,議價能力很強。他認為,這種模式為“中央監管結算倉”提供了借鑒,即由全球商品采購中心作為價值鏈資源整合者,聯合檢驗檢測機構、央企以及銀行、物流服務商等,共同構建從全球供應商發動、認證到商品集中采購、金融結算等封閉供應鏈體系。同時,中小跨境電商平臺和創業者、連鎖便利店等線上線下渠道可以通過“共享模式”,對監管倉里的跨境商品進行分銷。這種“央企全球買,民企全球賣”的服務模式,既可以解決傳統進出口跨境貿易中“買什么,什么貴;賣什么,什么便宜”的尷尬局面,又可以規避買賣雙方 “一對一”合作難、風險大等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王健也認同這種模式,并認為“中央監管結算倉”的操作模式不同于以前的外貿壟斷,他說:“它必須要搭建一個平臺,讓更多的跨境電商和消費者能夠共同地參與,發揮現有的跨境電商的國內的銷售渠道和平臺的作用,同時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這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探索。”
鑒定產品“身份”
“中央監管結算倉”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則是對商品的鑒定與品質保證。
在跨國海淘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對海淘產品的真實性鑒定以及產品質量的鑒定難題。中國檢驗認證集團運營總監楊旭告訴記者,新西蘭有一種蜂蜜,一年產量只有300萬公斤,深受世界各地消費者歡迎,行銷世界,“你知道這種蜂蜜賣到中國的有多少嗎?粗略統計,國內銷售的可能有3000萬公斤,是它整個國家產量的10倍。”
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已經被多次曝光的“海上一日游”商品,這些產品一般是國內生產,到香港或者坐著輪船到公海繞一圈,回來以后就有海關的報關單,就名正言順地成為了進口的產品。這種產品的成本可能只有幾元錢或者幾十元錢,但是卻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
而在“中央監管結算倉”的規劃中,給商品進行檢驗認證是重要的一環。中檢集團將聯合海外商協會、生產廠家三方共建全球供應商原產地認證系統和商品二維碼追溯體系,從原產地品牌方直接對接,進行工廠級溯源5星認證(全球質量溯源根據信息的詳實程度,分為工廠級溯源5星、貿易商級溯源3星,口岸級溯源1星)從源頭杜絕假貨,保證產品品質。
楊旭告訴記者,檢驗機構會對“中央監管結算倉”中的商品以及涉及到的企業進行實地的驗證工作,包括驗證這個企業是不是真實存在,這個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不是在本地有過流通的,是不是只賣給中國,還有就是品質檢測,包括品質分級是否真實,是否符合中國的標準,都會通過國內外的實驗室進行檢測。他說:“我們對產品的產地進行溯源,溯源的信息和結果會上傳到云平臺,并對每一個產品加貼一個二維碼,把溯源的信息跟二維碼一一對應,消費者在市場上進行購買的時候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知道產品的原產地是哪里。”
據悉,“中央監管結算倉”今年計劃在華南、華中、西南、華東、環渤海等中心城市和邊貿城市進行布局,海外將重點選擇在俄羅斯、德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南非、土耳其、迪拜、香港、美國、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新加坡等中歐鐵路和海上絲路重點國家和地區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