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消費”成浪費推手
今年春節,我們全家老小5口人前往滬上一家著名的海鮮酒樓用餐。在進入預訂的包間點餐時,服務員提醒包間的最低消費是2000元,而且不包含茶水、飲料和酒。對此,一家人雖感到有點郁悶,但為了不影響節日的喜慶氣氛,只得硬著頭皮點滿了2000元的菜品。當然,這2000元的美味佳肴我們家4個大人外加一個幼兒是吃不完的,末了只得將便于攜帶的爆魚、白切羊肉之類的冷盤和甜點打包帶回,而那些帶有湯汁的菜肴因不便打包只得忍痛棄之。
無獨有偶,上個月,我們10多個退休的老同事聚餐,也相約在這家酒樓。因為有前車之鑒,我便提醒同事,這家酒樓的包間設有最低消費。同事笑答:“不礙事,我們有14個人,平攤也只有100塊多一點。”誰知,當我們用餐到一半時,服務員進來提醒:“此包間最低消費是2800元,你們還得加幾個菜才行。”我辯道:“上次來這里,你們不是說最低消費是2000塊,怎么今天變成了2800塊了呢?”服務員笑嘻嘻地解釋道:“最低消費2000元是指10人以下的,而今天你們是14個人,我們得按每人最低消費200元來計算,所以是2800塊。”看來這服務員是訓練有素,巧舌之下,一番文字游戲玩得我等猶如秀才遇到了兵,只得乖乖繼續點菜。可是我等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胃口自然大不如前,再說老同事聚餐大都是敘舊的時間多,動筷的次數少。到大家離席時,桌上還剩了不少的菜和點心。打包吧,因為是AA制,誰都礙于情面,只得眼巴巴地看著這些美味佳肴被服務員倒入泔水桶里。
看來,要落實“光盤行動”,就必須去除店家設置“最低消費”的霸王規定。
上海長寧區 周鈺棟
自助餐常現傳染性浪費
去新馬泰旅游,導游專門安排到曼谷的海鮮自助餐廳嘗鮮。那里的海鮮品種應有盡有。由于多個旅游團同時用餐,餐廳內顯得有些嘈雜。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游客為圖方便,把幾個大盤都堆得滿滿當當。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效仿,桌子上餐盤擺滿了各種海鮮。等到餐飲結束,浪費現象令人汗顏。
筆者在美國旅游時也遇到這樣的情景。那天,我們團進入一家大型華人自助餐廳,里面已經有好幾個旅游團先行到達。這里的菜肴選擇范圍之大,盡可享用各式諸如牛排、海鮮和飲料,且沒有任何限制,同時還有服務員熱情周到的服務。為免去每次叫服務員拿菜的麻煩,有的人索性自己直接去取。可是人的肚量畢竟是有限的,就是再好吃的食物也難以全部吃完,浪費在所難免。有些人原本心存內疚,可看到別人的盤中都剩了菜,自己也心安理得了。
這種“傳染性”的浪費是因為別人都這么做、我為何就不能這么做的心理在作祟。于是,“舌尖上的浪費”現象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餐廳服務員見了,也只能搖頭苦笑,卻無力制止。
我國公民出國旅游已成常態化趨勢。公民出國旅游前,旅行社有義務、有責任對所有游客進行文明禮儀提醒。同時盡可能地把用餐“光盤”要求寫進告知單內,讓每一個游客知曉和簽名遵守。在國外享用自助餐時,領隊和導游也要及時提醒游客文明用餐,以避免浪費現象的發生。
上海浦東新區 邵天駿
打包剩菜就沒面子?
端午節期間有很多應酬,有的是朋友要聚一下,有的是單位里的同事喬遷請客,反正是吃了好幾頓。那天去赴一個飯局,主人好客,點了一大桌子的菜,現在請客不弄個七碟八碗的好像就不叫請客了。吃飯的時候大家一個勁地勸酒,沒人顧得上吃菜了,結果菜剩了很多,好幾個菜連動都沒動一下。于是有人提議把剩菜打包,可是等服務員把菜包好后,卻沒人要這些打包的菜了。這個說家里還有,那個說自己從不在家吃飯……反正誰也不要這些打包的菜。剛才說打包的,看來也就是說說而已。我想,都不要是吧,那就都歸我吧,拿回去熱一下完全可以吃嘛。
我拎著打包的菜走到門口時,聽到后面有人說,“真是沒面子,到這種地方吃飯還要打包。”噢,我算是弄明白了,到飯店里吃飯講究的是“瀟灑”,菜剩下一大桌扭頭就走那才叫“氣派”。原來他們都是要面子的人,拎著剩菜走出去覺得很掉價。這面子真的就這么重要嗎?再說了,弄一大桌菜剩在那里就有面子了?我拎著打包的菜走出去也沒覺得有什么丟人的,現在都提倡“光盤行動”,請客吃飯最好量力而行,能吃多少就點多少,如果吃不完,一定要打包帶走,勤儉節約才是美德。
浙江杭州市 蘇建平
“吃光有獎”受追捧
前不久去云南旅游,我們特地去了一家15年前去過的酒店。吸引我們的,是這家酒店的“吃光有獎”做法,我們也想知道,15年過去了,這家酒店經營狀況如何?
這家酒店位于昆明去大理的路上,說是酒店其實也就是一個小飯店,15年前在此就餐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點菜時服務員反復提醒,人不多菜夠吃了。吃完飯,服務員又提醒,把剩菜帶上,打包也算吃完,可獎勵。記不清領了什么獎品,但記得當時領獎的人都很開心,大家都說這招很好,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節約的教育。當時旅途中這個小店的生意經,成了同行人議論的話題。有人疑惑,一般商家都在想盡各種招數讓客人多花錢多消費,這家小店不僅勸客人少點菜,還拿出禮品引導人們吃光帶走,如此經營能長久嗎?有人認為這個店競爭不過奸商,遲早被淘汰。也有的認為,這種經營方式,能夠得到許多人共鳴,一定能長久。
再次去石林旅游,又記起了那個酒店。導游告訴我們,現在修了高速,得專門下高速才能到。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們下了高速,專程前往這家酒店。在酒店門口,我看到還是停滿了車,顧客盈門。“吃光有獎”的做法沒變,唯一改變的是酒店規模變大了。聽服務員介紹,老板生意越做越大,還開了幾十家分店。得知這樣的結果,我們很是感慨,“吃光有獎”,一個簡單的主意,傳遞著節約理念,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苗福成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0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