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9日電 近來,微信、百度、今日頭條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平臺被指侵犯用戶隱私,但是均遭到上述企業否認。一時間,用戶隱私安全問題受關注,企業采用用戶的信息界限在哪?在企業、用戶各執一詞的情況下,用戶的隱私安全又該如何保證?

資料圖。今日頭條的logo。中新網吳濤 攝
涉嫌侵犯用戶隱私事件頻發
近來,多家互聯網企業被指涉嫌侵犯用戶隱私。1月1日,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某論壇上表示,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用戶的微信,并認為這樣很容易暴露商業秘密。另外,今日頭條,還有包括已永久關閉的水滴直播均被指涉嫌侵犯用戶隱私。
百度近來也卷入涉嫌侵犯用戶隱私的風波中,2017年12月1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百度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這些質疑或并非空穴來風,據報道,很多網友有切身體會。有網友反映,“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南京市的賈先生稱,“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到白蟻,打開某瀏覽器后,出現了滅白蟻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