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來往
誕生時間: 2013年9月
結果: 2015年11月改名為點點蟲,轉型做閱后即焚的90后社交
失敗主因: 打敗微信的不會是第二個微信
與騰訊此前一直覬覦阿里的電商蛋糕一樣,馬云也想要在社交領域與馬化騰分一杯羹,尤其是在微信發展如日中天、坐穩了移動社交領域第一把交椅的時候,馬云更加按捺不住了——2013年9月,阿里正式發布移動好友互動平臺“來往”,功能大體與微信類似。
“來往”作為阿里成立網絡通訊事業部后的第一個核心項目,馬云對它的重視程度不可謂不高,除了馬云親自站臺、請大量明星造勢外,還使出了要求“每一個員工拉數百位粉絲,否則沒有年終獎”這樣的招數,試圖迅速積累用戶。
然而,正如馬云在騰訊、百度做電商時所言“打敗淘寶的不會是第二個淘寶”,能打敗微信的也不會是第二個微信。
微信早期通過導入QQ多年積累的好友關系鏈,加之極佳的產品體驗,早已構筑了在即時通訊領域的護城河,用戶遷移成本極高。作為后來者,來往并沒有做到差異化,甚至還有不少網友吐槽體驗不佳。
單憑燒錢補貼的方式,想要戰勝微信是不可能的。在風風火火的開局之后,來往并未交出好看的成績單。2015年11月,交了上億美元學費的來往改名為“點點蟲”,轉型做閱后即焚的90后社交,也放棄了與微信的正面競爭。
4、口碑網
加入時間: 2006年阿里對口碑網戰略注資,2008年被阿里全資收購
結果: 2011年停止運營,淡出公眾視線;2015年阿里重啟新“口碑”品牌
失敗主因: 與中國雅虎合并的戰略錯誤
此口碑網并非2015年阿里新推出的“口碑”,而是2004年由阿里巴巴第46號員工李治國離職后,創立的生活服務類網站,從房產信息切入,之后很快發展為當時國內早期最大的一站式生活消費平臺,覆蓋餐飲、休閑娛樂、房地產等多個行業信息。
2006年,阿里對口碑網進行戰略投資。巨頭帶來的紅利,口碑網確實享用了一段時間——通過與雅虎中國、阿里旺旺以及淘寶網合作,口碑網迎來了巔峰時刻:日均200萬獨立訪客,1000多萬點擊量,分類信息上領先于58和趕集,而餐飲信息僅略低于大眾點評。
拐點出現在2008年。這一年,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了口碑網,并把雅虎中國與口碑網整合為雅虎口碑,期望通過資源整合,打造一個搜索與生活服務結合的搜索生活服務平臺。然而,這樣硬生生的合并反而讓口碑網陷入混亂,業績持續下滑。2009年,阿里推出“大淘寶戰略”后,口碑網又被并入淘寶網。
不斷調整的戰略也日益損耗著口碑網的斗志,此時,老口碑人此時已流失了一大半。2011年,口碑網停止運營,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雖然四年后,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合作重啟“口碑”品牌,但業務體系已經與之前基本不同。
口碑網淡出江湖的時間,也給了大眾點評、58趕集等昔日的競爭對手茁壯生長的機會。在格局基本已定的江湖上,新“口碑”已然成為后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