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沖規模
此番世茂大手筆拿地背后,折射出其風格的轉變。
此前,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執行董事許世壇已經明確提出沖規模、要速度、高周轉等目標。而提出這一目標的背后,是世茂在采取“降負債”、“零拿地”措施后,規模落后,排名下滑。
2013年,是許世壇從其父許榮茂手中接班的第二年,世茂大手筆拿地后,交出了一份頗為亮眼的成績單。全年實現合同簽約額130.05億元,合同簽約面積97.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3%。
接班時,許世壇一度將沖刺千億列入世茂的發展議程。然而事實卻是,隨后兩年,世茂將重點放在了極力調整債務結構和強化去庫存上。
對此,許榮茂曾坦言,“前兩年銷售增長很多,但同時負債很高,庫存很大,心理壓力很大,所以這兩年,我們主動把發展速度降下來,把負債降下來,把庫存去掉。”
于是,2014年世茂拿地金額直線下降,2015年更是 “零拿地”。
而結果是,世茂房地產2015年和2016年的簽約銷售額止步難前,行業排名逐步下滑至第二梯隊。
“低調”作風對于世茂而言,可謂一把“雙刃劍”,降速后,財務風險確實降低不少,負債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然而,土地規模與銷售規模成正比,土地儲備減少,可售貨源相對減少,相應的可獲得的銷售額也會受限,這意味著在行業日益聚攏的當下,世茂的存在感和話語權都將逐漸被削弱。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過去幾年,世茂在上海等城市頻頻有地標性項目出現,這兩年已明顯受到沖擊。
今年9月,隨著世茂集團執行董事闞乃桂的出走,市場已經嗅出其轉變的氣息。畢竟,闞乃桂離職前,正是負責世茂的成本管理及研發設計工作。市場一度傳言,對于行業排名并不太“服氣”的少帥許世壇,已流露出對規模和速度的野心,這與闞乃桂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沖突。
在張宏偉看來,世茂加速其規模化發展,對其未來業績改善和資本市場表現皆有幫助。畢竟,當前世茂股份并未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在其資產總計高達898億元的情況下,市值僅為187億元,尚不及其凈資產。
當然,豪擲拿地也意味著世茂又將打破這兩年努力構建的穩健表現。
嚴躍進強調,此類商業地塊后續帶來的銷售回款壓力,將導致企業的負債率上升,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進入了降溫周期,更要警惕資金方面的壓力。
《國際金融報》記者據此聯系世茂股份的董秘俞峰,其表示不予回應,隨即掛斷電話。 (國際金融報記者 孫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