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豆瓣閱讀 作者:弋舟
李老夫婦:
那樣實在太孤獨了,
在孤獨中,
人的尊嚴也會喪失干凈。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
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培養子女的問題上,充分體現出了自己的優勢。李老的兩個兒子,曾經是、如今也是他們老兩口的驕傲。夫婦倆的兩個兒子,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學,一個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于清華大學,之后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后,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在世俗意義上,有這樣的兩個兒子,對于任何家庭的長輩來講,此生都應當算是功德圓滿了。而「功德圓滿」,也是李老在接受我采訪時,除了「理性」這個詞以外,最喜歡說出的詞語。
但是在我聽來,這四個字從李老嘴里吐出,卻并不盡是欣慰的情緒,相反,多多少少還有些自我勸慰式的唏噓。
李老的表述,在我訪問到的老人中最有特點,長期的科研思維,使得他的表述極富邏輯性,但又并不顯得刻板機械,反而更有一種可信的抒情力量,已至結束采訪后,我對他笑言:李老您具有詩人的氣質。
李老哈哈大笑,說:科學本來就是有詩意的。
兩個兒子遠居北京,李老夫婦的老年空巢生活,過了將近有十年了。起初,一切似乎都還和諧,充裕的養老金足夠老兩口安度晚年,那段時間,兩位老人還經常出門旅游,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對在撫養子女上「功德圓滿」的老人,卻越來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
兩位老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了最近兩年,更是每況愈下。李老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老伴兒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日常生活中,老兩口是彼此的醫生,一個替另一個量血壓,一個監督另一個按時服藥。老兩口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個倒下了,另一個都沒力氣將對方背出家門,而且,另一個也勢必會跟著累倒。
這種擔憂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證實。
當時李老的心臟病突發,幸虧鄰居幫忙,打電話叫來了 120 急救車。老伴兒也想跟著急救車一同上醫院,被鄰居好說歹說地勸住。鄰居也是好心,擔心老太太跟到醫院去只會把自己也急出毛病來。老伴兒留在了家里,可是當天晚上,一個人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轉。依靠平時掌握的醫療常識,老太太理智地沒有進行多余的掙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躺下后老太太就感覺到完全動彈不得了,整個身子已經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她說,那一刻,她認為自己要完了。就這樣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直到黎明時分,老太太的病情才漸漸緩和。她始終不敢動,更不敢睡著,她怕自己一旦睡著了,就再也不會醒過來了。等到第二天,鄰居發現了,也是喊來了 120,后腳跟著前腳,把老太太也送進了醫院。
這件事情發生后,李老夫婦的空巢生活正式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