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前一陣子,河北秦皇島茂業城市綜合體項目施工圖送審時發現手續不全,秦皇島市政務服務中心啟動了“容缺受理”機制。針對茂業集團施工圖的問題,他們協調建設、規劃、國土等部門提前介入,在最短時間內幫助企業完成了審查。
“以前這種情況還有很多程序得走,現在程序簡化了,僅僅3個工作日,施工圖就完成審查了。”茂業集團開發部經理王磊高興地說。
程序簡化了,效率提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這是“放管服”改革帶來的最直接變化。
最近5年來,我國“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國務院各部門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比例超過40%,不少地方削減比例超過70%,工商登記改為“先照后證”;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事中事后監管持續強化;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政府服務不斷優化。
在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同時,我國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制度全面革新,中央層面核準項目累計削減90%;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中,87%改為后置審批或取消。
隨著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市場環境優化了,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在9萬多家調查企業中,有3.4萬家企業認為享受過優惠政策的幫助和支持,占比達36.3%,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0.6個百分點。
創新激發增長動力
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廢鉛酸蓄電池再生處理的公司。今年上半年,豫光集團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37億元、銷售收入136億元、利稅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0.25%、32.1%、63.9%。
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其在生產經營、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不斷升級密切相關。近年來,豫光集團用于技改項目的投入近100億元。隨著技術創新投入的不斷加大,豫光集團摸索創造出了自己的煉鉛法,使廢鉛酸蓄電池的回收處理更綠色、更環保。目前,豫光集團伴生資源利用率已高達95%,有色金屬回收品種達12種以上,綜合回收實現的利潤占到公司總利潤的55%。
總的來看,我國工業企業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去產能、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等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與工業領域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密切相關。
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5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52.5%,年均增長11.1%。創新活力的競相迸發,帶動了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進一步加快,為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撐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從行業增速看,傳統產業中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細分行業增長較快,如合成材料制造、專用化學產品制造、稀有稀土金屬冶煉等細分行業,以及與居民生活和消費密切相關的醫藥類和消費品類行業大部分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產能調整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減量調整不斷推進,市場供需關系得到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改觀,盈利能力增強。
從國際分工看,傳統產業依靠創新驅動,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分工地位逐步提高,關鍵裝備、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的狀況逐步改善。
同時,我國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顯著;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驅動工業增長的主要行業力量發生積極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工業經濟主動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機遇,積極實施“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加快培育新動能,積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引領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符合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方向的新產品不斷涌現,帶動了企業經營效益的明顯好轉。(本報記者 林火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