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駁“中國至少需要8個一線城市”說法:難道是要更多城市房價再漲嗎?
文章導讀: 如果真有必要劃分出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就讓市場去決定。現在人為地去規劃幾個一線城市,本身并不科學。
“新一線城市”話題再起波瀾。
近日,民生證券副總裁、民生金融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在一個論壇上發言稱,中國至少需要8個一線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外,天津、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重慶、西安、蘇州、合肥等9個城市有望成為“新一線城市”。
這個說法在學界引起了較大爭議。爭議的焦點在于:中國真的需要這么多的一線城市嗎?用“一線城市”或者“新一線城市”的表述是否恰當?國內權威的城市研究又是什么?
“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提法并不科學
管清友提出9個城市有望成為“新一線城市”并非無的放矢。他認為,和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一線城市人口占比偏低,有增加第一層級城市數量和規模的內在需求。“我們統計了一下,中國一線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只有約5%。”
管清友表示,北上廣深等第一層級城市各自的人口規模約2000萬。如果增加到8個,第一層級城市承載人口1.6億。如果每個層級1.6億,用6個層級可以承載約9.6億人口,可以明顯提高中國的城鎮化率。
但是,通過“增加一線城市數量”來提高城鎮化率,有的區域經濟學家并不認同。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就表示反對。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國內常被提及的所謂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房地產市場,此后說北上廣深是一線城市,也是基于房價高。現在再提出至少還需要4個一線城市,難道是希望更多城市的房價再提升嗎?一線城市是房地產領域的說法,劃分方法并不科學。例如,溫州房價曾經很高,按此劃分溫州也應該劃為一線城市;但后來溫州房價腰斬,你說溫州是一線城市嗎?”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也不贊成這種提法。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劃分是一種非學術范疇的經濟概念,最早確實是由從事房地產的人士提出來的,劃分沒有固定的標準,既可按行政級別劃分,也可按城市規模、人口數量劃分,還可按經濟發展水平和GDP總量等標準劃分。“這個概念跟中國經濟發展、跟區域經濟發展沒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真有必要劃分出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就讓市場去決定。現在人為地去規劃幾個一線城市,本身并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