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和值乎:一場你追我趕的知識變現
火爆的付費語音問答賣的是知識還是八卦
作者:陳璐
向投資人、網紅王思聰問“你的人生還有什么買不起的”,向經濟學家郎咸平問“中國的股市現在可以抄底嗎”,向明星章子怡問“與汪峰的婚姻狀況”,這些普通人平時難以觸及的人物,在“分答”上均可以收費接受提問。聽眾可以得到他們一分鐘以內的語音回答。
這是眼下最火的付費語音問答“分答”,由果殼網旗下的真人經驗分享產品App“在行”推出,明星、大V、專家、網紅等大咖入駐,瞬間刷爆朋友圈。不僅如此,這些大咖答案可以被更多的人花1元“偷聽”,提問者和回答者分別獲得0.5元。僅一個月內,前50位大咖共獲得約150萬元,第一名的是王思聰通過32個問題獲得了23萬元。
在行&分答近日宣布完成A輪融資,估值超過1億美元,引發了資本市場的熱情。同時,知乎旗下的“值乎”也推出了類似功能的產品。這引發了一場你追我趕知識變現。
賣的是知識還是八卦
為什么“分答”一下子火了?這些“知識網紅”最常見的回答是——確實好玩兒。除此之外,這也是一個難得的可以用知識賺錢的地方,可以和粉絲直接互動。
除去明星或大V,記者發現有更多的普通人找到了新玩法。一位母親花費100元在“分答”上向女兒提問“你喜歡什么樣的男生”以此了解女兒的心理動態;一些年輕同事之間在“分答”上互相提問,打探那些平時難以啟齒的八卦;還有人向50位大咖提出一樣的問題“如果讓你回到過去你會做什么”。
根據“分答”提供的“分答收入TOP50知識網紅領域分布圖”看出,社會學類和創投類的知識網紅占了較大比重,分別占比26%和22%,其次為占比16%的文學類,各占8%的娛樂和醫學類,20%的其他領域知識網紅也都是跨領域知名博主和名嘴。同樣,“分答收入TOP100知識網紅領域分布圖”也顯示出了相同的趨勢。
在“分答”前50強內,王思聰領跑,心理學、醫學及創投圈最受歡迎。“分答”團隊分析認為,這奠定了“分答”知識大咖圈的強勢力量。在“分答”平臺上若要成為有長久生命力的知識網紅,不僅靠泛娛樂話題與粉絲,還需要專業領域知識作為長期的驅動力。
為什么付費語音問答會火爆?參與“分答”開發的果殼網CEO姬十三助理吳云飛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付費會帶來約束感,讓回答者會好好回答。此外,聲音比文字多很多層次,可以體現人的性格。但語音回答也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溝通是有儀式感的,有些事情適合寫字,有的適合當面說,有的事情適合語音。
人們買的是知識還是八卦?“這首先要看如何定義知識。”吳云飛認為,知識是人對世界認知的提煉,不只是象牙塔尖的東西,還包含著很多東西,經驗、見解、體驗、感受都是“知識”。
那些明星為什么會來?吳云飛稱,一部分是知識技能共享平臺“在行”運營一年內積累了約1萬名“行家”,例如編劇史航,他們的推廣幫助“分答”完成了冷啟動。也有一些人是主動來玩的,例如社會學家李銀河、哲學家周國平。還有一些人是被邀請來的,當團隊向其介紹“分答”后,他們覺得很有意思。
是抄襲還是原創
“分答”上線后三周,“值乎”的3.0版本也推出了類似的語音問答。兩個產品相似度極高,比如分答上的“偷聽”,在“值乎”上變成了“學習一下”。
這引發了質疑,是否“值乎”3.0版本抄襲了“分答”?
關于是否被“抄襲”,吳云飛認為,最早付費刮刮卡是大弓(另一款知識分享應用App)首創的,給輕量級知識變現做了很多實驗性的開創工作;對于一個以內容為主的社區而言,被抄襲了產品形式沒那么重要,不虛(意為“不害怕”);技術跟文學藝術不一樣,新技術通常在舊技術的基礎上才能得以成長。而知乎方并未回應此問題。
事實上,在互聯網的競爭中,方式早已不那么重要。這背后面臨的是中國最著名的兩家知識社區的競爭,即“在行”背后的果殼網、“值乎”背后的知乎。
雙方都在進行的是知識變現的道路。“值乎”今年4月剛上線的時候推出了 “刮刮樂”,用戶寫下的見解、爆料、分享,關鍵內容被技術“打碼”,然后其他用戶需要給一筆錢就可以看到“打碼”背后的信息真相,但并未火起來。
在線上分享上,知乎優先推出了“先付費,然后一小時在線語音+文字+圖片分享”的“知乎Live”,隨后果殼也推出了MOOC學院旗下產品“職業沙龍”,同樣是“語音+文字+圖片的線上一對多分享形式”。
有媒體分析,“分答”憑借著這一大批明星“回答者”本身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讓果殼網實現了一次“彎道超車”。
如今,兩者最大的不同來自“內容”——兩個平臺進駐的答復者不同,前者包括各種網紅、大V和明星,后者的主體依舊是知乎上的用戶。據了解,“在行”上目前擁有約1萬名行家,根據知乎最新透露的數據,日活用戶數達到了1500萬,用戶積累和知名度略勝一籌。
不過,在各類互聯網討論平臺上,達成共識的是:“分答”“值乎”必有一戰,勝者或許只有一位。
面對這種競爭,吳云飛認為:大家都看到了相同的趨勢,一起教育市場是好事。此外,在他看來,內容直接變現門檻很高,基礎條件不足或者基因不對的團隊或創業公司要慎重。
探索知識變現的路
和一般的創業項目不同,無論是“分答”或是新上線的“值乎”3.0版本,有著非常清晰的商業模式,即通過知識賺錢。知識變現這條路,這正是他們想要探索的。
在“值乎”上線時,知乎的創始人周源在宣傳視頻就稱,“‘值乎’是知乎的商業化嘗試,目標要做到月流水20億元”。這無疑彰顯了知乎的意圖和野心。
在解讀“分答”時,吳云飛說,應當把它看成一個體系,“在行”有線下見面,“知”功能提供更輕量級的付費通話交流,“分答”是更輕量級的1分鐘語音問答。用戶的問題有不同的層次,“在行”就推出不同的使用工具。未來或許會打通幾款產品,比如,線下約見成本很高,或許在“分答”上先體驗一下。甚至以后上更重一點的功能,例如2小時的企業咨詢。
“這是一場圍繞知識變現和以人為核心的變現。”吳云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