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昨天上午,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閉幕,這也是本屆市人大最后一次會議,會議補選了兩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一位委員。
經過投票,現任北京市市委常委梁偉和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唐龍,當選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石景山區委書記榮華,當選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此前,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趙鳳山因年齡原因,向人大常委會辭去了副主任職務,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莒生亦因年齡原因辭去委員職務。
此次會議還表決通過了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批準市長郭金龍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通過了關于北京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批準北京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通過了關于北京市201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2年預算的決議,批準北京市2012年市級預算。
此外,會議還通過決議,批準了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市高級法院工作報告、市檢察院工作報告。
關注政府工作報告
建農產品物流園入政府工作報告
大會高票通過政府工作報告決議,作出11處重要修改
本報訊 昨日閉幕的北京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了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在經過審議和討論后,最終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11處重要修改。
農產品物流園今年可能立項
12日,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向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在經過人大代表的審議和政協委員的討論后,該報告作出了五六十處修改,比較重要的修改有十多處。
在此前的報告中,沒有涉及農產品物流園問題,經過修改后的報告,在今年的主要任務部分,推進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一節,增加了“規劃建設東南農產品物流園”的表述。
北京市人大代表、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發改委目前尚未收到該項目,具體方案仍在制訂中,不過他透露今年可能會立項,對于該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模式,他認為可能的方式為發揮社會力量。
50重點村約2月份完成拆遷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在對去年工作回顧時提到,“50個重點村建設兩年任務基本完成”,修改后的表述為“50個重點村拆遷任務基本完成,回遷安置房建設加快推進”。
北京市市委常委牛有成表示,修改后的表述還是原意,考慮到拆遷后,還有諸如社區管理、幼兒園、超市等配套的建設,兩年只能完成拆遷任務,但后續的一系列工作還需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完成。
牛有成介紹,50個重點村拆遷工作,目前除了通州的四個村因為采取了先建后拆模式已經完成外,其他的村大約要在今年2月完成。至于為什么不都采取通州模式,牛有成表示,通州是因為新城建設剛好有空地,具備這樣的條件,但其他村并不具備,無法采取這種模式。
解讀
修改內容
在“推進國際陸港等物流聚集區建設”后,加上“規劃建設東南農產品物流園”。
農產品物流園3年內完成
解讀:中央批發市場管委會主任劉春廣說,該項目預計將于3年內全部完成,其間邊規劃邊發揮作用。
市政府154號會議紀要,確定了在北京東南方向建設北京農產品物流園區這項基礎性民生工程。在這次人代會上,該項目得到了代表的廣泛關注,認為北京這個特大型城市,農產品的安全保障供應是個大事。代表們提出,把這個項目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列入市政府2012年重點工程和折子工程。
市政府已經責成中央批發市場管委會和朝陽區政府牽頭,按照北京農產品“十二五”規劃,在朝陽區黑莊戶鄉域建設,占地面積100公頃,投資數正在測算,今年開始規劃建設。
農產品物流園具有公益性,主要體現在為政府引導調控市場農產品價格,保應急、保淡季的一個基礎性工程,此外,還有為北京郊區農業服務的職能。
本報記者 劉春瑞
修改內容
將“加強重大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復建”,改為“加強重大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文物復建需控制一定比例
解讀:北京市政協委員宋大川說,文物的復建需要非常審慎,并且有嚴格的審批標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況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準。
宋大川說,按照規定,文物復建需要控制一定比例,刪除了“復建”應該是對未來的復建工作留有余地。
本報記者 王佳琳
修改內容
將“推進文物保護由單位展示向綜合保護轉變”中的“單位展示”,改為“單體展示”。
改后表述更加專業
解讀: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政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大體分為三個層次,即單體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市政協委員宋大川表示,這處修改將“單位”改為“單體”,從語言表述上更加專業。他表示,從國外的文物保護發展來看,現在也是逐漸從單體文物保護向系統保護發展,并注重生成文物的自然環境。(王佳琳/本版采寫(除署名外) 楊華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天問一號“驚鴻一瞥”!神秘阿特拉斯彗星特2025-11-06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